第二百四十二章:裕親王妃3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事兒子知道後,又會生氣。

  去祠堂的路上,王妃有意與顧桑苗走得近:「小苗啊,今天多虧了你。」

  顧桑苗卻憂心忡忡心不在焉,她倒不擔心自己真的會被處死,反正就算關進地牢里,她也有法子逃出去,只是,又罰跪,美人主子曉得了會生氣。

  王妃急了:「小苗啊,剛才……」

  「剛才她就是想讓你死。」裕親王妃將顧桑苗用力扯了過去道。

  顧桑苗這才回神:「啊——」

  「不是啊,怎麼會讓你死呢,你剛才……」

  「她自是想讓你死,當年,她想讓另一個人死的時候,也是用的這一招。」裕親王妃道。

  她說的另一個人是誰?

  「你胡說八道些什麼?小苗,你過來,她可是處心積慮想害奕兒的人。」王妃道。

  「本妃就算想讓你恭親王府的人死光,也沒想過讓她死,因為她根本不是你王府的人,更不應該在恭親王府里。」裕親王妃冷冷道。

  莫非她認出自己是顧家的後人?所以,才會放自己一馬,而且言語間一直意有所指,難道……顧家的災難真的與恭親王府有關?

  祠堂里,裕親王妃不屑與恭親王妃在一起,扯著顧桑苗去了另一個房間。

  雖說是老太妃下的處罰令,但兩位王妃不當真跪著,下人們也不敢強求,都躲在外頭裝沒看見。

  顧桑苗也沒打算跪,直接坐在蒲壇上,盤著腿想心事。

  裕親王妃笑道:「你倒老實不客氣,就不怕本妃告你的狀?」

  「你不會害我。」顧桑苗說著,到案桌上拿了兩個作祭品用的蘋果,每家給裕親王妃一個。

  「你膽子還真不是一般的大。」裕親王妃道。

  「有您在呢,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不會有人來看的。」顧桑苗咬了一口道。

  裕親王妃倒不端王妃的架子,也學著顧桑苗的樣子坐下,只是看著手裡的蘋果發愁。

  顧桑苗這才想起,她的嘴唇腫的,吃東西不方便呢。

  「這個給您,只需塗一點就會消腫。」拿出一個藥膏,遞過去。

  裕親王妃怔了怔,接過後用指她長蔥兒似的指甲挑了些,可卻不知怎麼塗。

  顧桑苗拿出藥棉簽子道:「用這個。」

  「你這個倒新鮮,看著簡單,蠻實用的,也乾淨。」裕親王妃道。

  「嗯,這些都送給您,傷得雖然不是很重,但也要塗幾回才行的。」顧桑苗道。

  裕親王妃塗完藥後,老實不客氣地收下了:「本妃就不謝了,畢竟是你傷的。」

  「王妃為何不殺桑苗?」顧桑苗也不繞彎子,直接問道。

  「如果本妃沒猜錯的話,你不姓桑,而是姓顧,全名顧桑苗對嗎?」

  「所以王妃認出了桑苗,不殺是因為王妃與顧家曾有交情?」顧桑苗道。

  「你後頸處有果小小的紅痣,自己可知道?」裕親王妃道。

  「是有顆痣,常用手能摸到,不過是不是紅色還真不知道。」顧桑苗恍然,怪不得她改變了主意,原來是看見痣後認出自己了。

  「你與你父親有五六分像,眼睛和鼻子幾乎一模一樣,嘴唇倒很像你娘親的。」裕親王妃道。

  「我很久沒見過爹娘了,記憶里很模糊,都快忘了他們的樣子。」顧桑苗黯然垂眸道。

  「你爹……自是再也見不到,不過,你娘她……」裕親王妃欲言又止。

  「我娘沒死嗎?」顧桑苗激動道。

  「應該是沒死的,不過,她究竟去了何處,一直是個謎,很多人都不清楚。」裕親王妃道。

  「對了,你怎麼會在恭親王府里?」裕親王妃道:「是大公子將你找來的嗎?」

  「不是,我為了避禍,躲到恭親王府里的。」顧桑苗道。

  「避禍?又是許尚武?」

  「是,我喬裝改扮刺殺他,結果沒成果,被他通緝,無奈之下才跑到恭親王府來。」顧桑苗道。

  裕親王妃嚴肅地道:「你這孩子,膽子也太大了些,那許家猶如龍潭虎穴,許尚武的武功全京城能在他手下過三十招的沒幾個,竟然敢刺殺他!你父親地下有知,一定不會同意你用這種方式為他們報仇。」

  「不試試怎麼知道……呃,顧家真的是許家害死的麼?」對於當年的事情,顧桑苗實在好奇之極。

  「許家當然是你最大的仇人,不過,當年害顧家的,決不止許家一家,還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卑鄙的目的,推波助瀾,做了不少見不得人的勾當。」

  「我想知道,清心閣與我爹有什麼關係。」顧桑苗問道。

  「清心閣啊……」裕親王妃目光變得悠遠深沉,思緒仿佛回到了多年以前。

  「顧家得皇室隆寵,顧太傅三代帝師,你父盛世美顏,更得皇上敬愛,清心閣便是皇上在宮裡專辟的一處避靜之所,給你祖父和父親用來研究學問,教導皇室兒郎的。除了幾位皇子,宗室親王子弟也能在其間就讀。」

  「就是皇室書院麼?」顧桑苗若有所思道。

  「也可以這麼說,想當年,清心閣何等風光尊榮,選拔弟子嚴苛,不是所有的皇家子弟皆可入之,也不是所有平民不可入,只要是才華品學兼優的,便是尋常人家子弟也可以破格錄取,所以,皇家子弟皆以能入清心閣為榮,平民之家,有一個能入清悶閣,更是學家族的榮耀,那時,大梁朝文士皆愛在清心閣吟詩作賦,策論時政,學習之風開放又頗為自由,不拘一格,在清新閣的帶動下,連社會風氣也跟著變得文雅清肅,老百姓不說夜不閉戶,但也相互尊敬,偷盜搶掠,作奸犯科之事少了許多,那時的大梁朝,何等鼎盛,何等強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