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真是無……無所謂,沒關係,劃了就好。
笑著抱起文卷,秦長舒拱手與他作請:「宴席已開,侯爺請。」
李景乾大步就跨出了門。
淮樂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看著遠處快速靠近的人影,不由地有些感慨:「原來班師回朝的將軍,是這般的意氣風發。」
說著,又問劉公公:「他回來可帶了什麼人?」
劉公公搖頭:「沒有,聽聞涼國國主也有意招婿,但侯爺沒有搭理。」
淮樂欣慰地點頭,目光看著那人影,恍然間仿佛看見了多年以前的蕭北望。
那時候的蕭北望上殿就說:「臣請陛下賜恩,封內子做誥命。」
而現在,虛影散開,李景乾在大殿裡站定,目光直直地落在了前頭站著的某個人身上,再無轉移。
淮樂鼻尖有些酸,但也只一瞬。
她恢復了正經,沉聲問:「定北侯,你可知罪?」
李景乾垂眼:「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私自兵犯涼國、一路招募兵將二十餘萬卻沒有給兵部回信……樁樁件件都是大罪。
旁邊的台諫滔滔不絕,詰問不止。
寧朝陽安靜地站著,沒有吭聲。
李景乾拳頭都捏了起來。
他輕聲道:「敢問陛下,臣這等罪名,該判何刑罰?」
台諫官冷聲就答:「少則流徙千里,多則誅連三族。」
龐佑等人譁然,紛紛想舉笏進諫,李景乾不著痕跡地抬袖,將他們都攔在了後頭。
他抬眼,定定地看著前頭的人問:「那寧大人怎麼看?」
第192章 .
連司徒朔都知道有情人之間分別久了會急切地想相見,可前頭那人倒是好,不接他、也不等他。
他現在就站在金殿上,她竟也沒有主動回頭看他一眼。
甚至還冷淡地答:「按照原有的規程,鎮遠軍應先向兵部上折,得到批覆後方可前往魏州邊州等地,就更莫說離開大盛境內征戰涼國。」
「不等君命而擅動,可視為謀逆。」
此話一出,眾臣譁然。
指節捏得發白,李景乾抿緊了嘴角,漆黑的眼眸里怒氣躍然欲出。
寧朝陽恍然不覺,頂著眾人的議論聲就繼續道:「軍隊中途徵召大量兵力,卻沒有往兵部送籍冊。」
「軍情沒有及時回稟。」
「就連糧餉也沒有經過戶部的審查就直接運抵了前線。」
胡山在後頭聽得都生氣了,抬步就想上前。
然而還不等他張口,寧大人就抬起手,將自己頭頂的烏紗帽摘了下來。
議論紛紛的朝堂頓時一靜。
上頭的淮樂也往前傾了傾身子:「寧愛卿?」
「以上罪名,臣皆脫不開干係。」
寧朝陽將烏紗舉起,神色嚴肅地道,「沒有及時識破淮王的野心,令鎮遠軍去汴州受挾,是臣之過;沒有敦促兵部及時上稟軍情,是臣之過;越過戶部運糧至前線,壞了章程規儀,也是臣之過。」
「臣願意領罪。」
「但鎮遠軍誅敵有功,所做所為皆只為我大盛江山千秋萬代,還請陛下明鑑。」
眼睫一顫,李景乾驟然抬頭。
目之所及,前頭那人已經跪拜了下去,纖細的脖頸挺得筆直,薄薄的耳廓微微透光。
她最愛的烏紗已經放在了地上,最珍惜的性命也隨著這話懸於一線,但她跪得很穩,語氣里也沒有絲毫的猶疑。
方才還衝鎮遠軍喋喋不休的台諫官,聞言氣得臉都發青,當即就調轉了話頭:「如此說來,寧大人竟是與定北侯裡應外合?」
「朱大人ᴶˢᴳᴮᴮ。」淮樂垂眼,不悅地道,「誰是外?」
「微臣失言,但寧大人的這些舉動,實在是……」
「好了。」淮樂不耐煩地打斷。
「寧愛卿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得了孤的御筆親許的。」她深吸一口氣,而後微笑。
「是孤允准了她可以越過戶部兵部協助鎮遠軍攻涼,也是孤允了鎮遠軍遠去魏州邊州,甚至遠抵一別城之下。」
「你若還有罪名,不如往孤頭上安?」
台諫官驟然跪下,連稱不敢,旁邊還頗有微詞的一些人也隨之閉上了嘴。
胡山這才反應過來,這些罪名聖人不計較還好,真計較起來便是一場大麻煩,與其一直藏著掖著,不如就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先戳破。
寧朝陽看似在請罪,實則是在趁機逼迫陛下開這個口。
陛下金口一開,那他們就是師出有名,就是順應聖意。
往後任何人都無法再在他們頭上扣罪名。
他想到了,前頭的定北侯自然更是想到了。
眼神柔緩下來,李景乾上前就撩袍跪在了寧朝陽的身側。
「臣請陛下責罰,不是為台諫官說的這些子虛烏有之事。」他拱手,「臣是為淮王殿下。」
「哦?」淮樂抬眼,「孤還正想問呢,此一行原是由淮王掛帥,他怎麼沒與你一起進宮?」
提起這茬,李景乾嘆了口氣。
「淮王殿下英勇無畏,堪稱三軍表率。」他道,「但天妒英才,殿下在一別城攻城時就身中羽箭,情況一直不大好。聞說要回上京,殿下更是急著趕路,沒曾想剛到汴州……」
胡山跟著嘆息,接著就將準備好的摺子奉了上去。
笑著抱起文卷,秦長舒拱手與他作請:「宴席已開,侯爺請。」
李景乾大步就跨出了門。
淮樂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看著遠處快速靠近的人影,不由地有些感慨:「原來班師回朝的將軍,是這般的意氣風發。」
說著,又問劉公公:「他回來可帶了什麼人?」
劉公公搖頭:「沒有,聽聞涼國國主也有意招婿,但侯爺沒有搭理。」
淮樂欣慰地點頭,目光看著那人影,恍然間仿佛看見了多年以前的蕭北望。
那時候的蕭北望上殿就說:「臣請陛下賜恩,封內子做誥命。」
而現在,虛影散開,李景乾在大殿裡站定,目光直直地落在了前頭站著的某個人身上,再無轉移。
淮樂鼻尖有些酸,但也只一瞬。
她恢復了正經,沉聲問:「定北侯,你可知罪?」
李景乾垂眼:「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私自兵犯涼國、一路招募兵將二十餘萬卻沒有給兵部回信……樁樁件件都是大罪。
旁邊的台諫滔滔不絕,詰問不止。
寧朝陽安靜地站著,沒有吭聲。
李景乾拳頭都捏了起來。
他輕聲道:「敢問陛下,臣這等罪名,該判何刑罰?」
台諫官冷聲就答:「少則流徙千里,多則誅連三族。」
龐佑等人譁然,紛紛想舉笏進諫,李景乾不著痕跡地抬袖,將他們都攔在了後頭。
他抬眼,定定地看著前頭的人問:「那寧大人怎麼看?」
第192章 .
連司徒朔都知道有情人之間分別久了會急切地想相見,可前頭那人倒是好,不接他、也不等他。
他現在就站在金殿上,她竟也沒有主動回頭看他一眼。
甚至還冷淡地答:「按照原有的規程,鎮遠軍應先向兵部上折,得到批覆後方可前往魏州邊州等地,就更莫說離開大盛境內征戰涼國。」
「不等君命而擅動,可視為謀逆。」
此話一出,眾臣譁然。
指節捏得發白,李景乾抿緊了嘴角,漆黑的眼眸里怒氣躍然欲出。
寧朝陽恍然不覺,頂著眾人的議論聲就繼續道:「軍隊中途徵召大量兵力,卻沒有往兵部送籍冊。」
「軍情沒有及時回稟。」
「就連糧餉也沒有經過戶部的審查就直接運抵了前線。」
胡山在後頭聽得都生氣了,抬步就想上前。
然而還不等他張口,寧大人就抬起手,將自己頭頂的烏紗帽摘了下來。
議論紛紛的朝堂頓時一靜。
上頭的淮樂也往前傾了傾身子:「寧愛卿?」
「以上罪名,臣皆脫不開干係。」
寧朝陽將烏紗舉起,神色嚴肅地道,「沒有及時識破淮王的野心,令鎮遠軍去汴州受挾,是臣之過;沒有敦促兵部及時上稟軍情,是臣之過;越過戶部運糧至前線,壞了章程規儀,也是臣之過。」
「臣願意領罪。」
「但鎮遠軍誅敵有功,所做所為皆只為我大盛江山千秋萬代,還請陛下明鑑。」
眼睫一顫,李景乾驟然抬頭。
目之所及,前頭那人已經跪拜了下去,纖細的脖頸挺得筆直,薄薄的耳廓微微透光。
她最愛的烏紗已經放在了地上,最珍惜的性命也隨著這話懸於一線,但她跪得很穩,語氣里也沒有絲毫的猶疑。
方才還衝鎮遠軍喋喋不休的台諫官,聞言氣得臉都發青,當即就調轉了話頭:「如此說來,寧大人竟是與定北侯裡應外合?」
「朱大人ᴶˢᴳᴮᴮ。」淮樂垂眼,不悅地道,「誰是外?」
「微臣失言,但寧大人的這些舉動,實在是……」
「好了。」淮樂不耐煩地打斷。
「寧愛卿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得了孤的御筆親許的。」她深吸一口氣,而後微笑。
「是孤允准了她可以越過戶部兵部協助鎮遠軍攻涼,也是孤允了鎮遠軍遠去魏州邊州,甚至遠抵一別城之下。」
「你若還有罪名,不如往孤頭上安?」
台諫官驟然跪下,連稱不敢,旁邊還頗有微詞的一些人也隨之閉上了嘴。
胡山這才反應過來,這些罪名聖人不計較還好,真計較起來便是一場大麻煩,與其一直藏著掖著,不如就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先戳破。
寧朝陽看似在請罪,實則是在趁機逼迫陛下開這個口。
陛下金口一開,那他們就是師出有名,就是順應聖意。
往後任何人都無法再在他們頭上扣罪名。
他想到了,前頭的定北侯自然更是想到了。
眼神柔緩下來,李景乾上前就撩袍跪在了寧朝陽的身側。
「臣請陛下責罰,不是為台諫官說的這些子虛烏有之事。」他拱手,「臣是為淮王殿下。」
「哦?」淮樂抬眼,「孤還正想問呢,此一行原是由淮王掛帥,他怎麼沒與你一起進宮?」
提起這茬,李景乾嘆了口氣。
「淮王殿下英勇無畏,堪稱三軍表率。」他道,「但天妒英才,殿下在一別城攻城時就身中羽箭,情況一直不大好。聞說要回上京,殿下更是急著趕路,沒曾想剛到汴州……」
胡山跟著嘆息,接著就將準備好的摺子奉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