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議,就再沒合過眼。

  這兩日朝政頗忙,兵部一連收到好幾封軍報。

  先是西南邊陲的南蠻出兵騷擾吳懷等地。大周與南蠻間的爭鬥是歷史上常有的事,淵源頗深,幾乎隔上一段日子就要打一場。秋衡初登基那幾年,南邊各族欺負大周皇帝年紀小,少不更事,於是開始折騰。那一場仗陸陸續續打了三年,南蠻元氣大傷。秋衡沒想到他們沉寂這麼久,又開始小打小鬧起來。

  除了西南異動外,東南富庶之地的沿海突然有倭寇進犯,倭船竟有百餘艘,從幾處灘口登陸之後連搶好幾座城,此後更是兵分兩道夜襲臨清府。現在是當地知府指揮駐軍與居民一同防守,可也撐不住太久。

  這兩邊約好了似的同時鬧騰,秋衡心裡不大痛快。

  已經入秋,對於以農耕為主的周朝而言,現在正值秋收,並不是一個適宜動兵的季節……

  而且,該有動靜的北邊此時卻太過安靜了些!

  北方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部落。他們原來與周朝井水不犯河水,因為他們內部就有大大小小十幾個部落,四分五裂,常年為了搶地盤打仗。每到冬天沒吃的了,就會互相搶奪。可這幾年有一個慢慢崛起,陸續將其他的收入囊中,此後開國號為「燕」。這下子到了冬日食物匱乏之際,北燕就將魔爪伸向大周百姓身上。他們每次策馬南下都會大搶一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實在可惡!

  往年過了八月,北邊就會鬧騰起來,偏偏今年安靜得不尋常。

  皇帝將這不對勁擺到兵部那幾個老頭跟前,問他們怎麼看時,那些人你看我我看你,同時拍腦袋「哎」了一聲,恭維道「陛下英明」。

  秋衡吐血,恨不得破口大罵,朕一個人英明有什麼用?

  他當即下旨探明北燕的最新動向,沒料到不過一日那邊的軍報也就來了。——錢串兒說的八百里加急公文便是此事。

  軍報中寫邊境斥候頻繁,北燕國內兵馬有異動。

  其心可誅啊!

  秋衡一邊下旨命邊境各城做好防固,一邊緊召兵部與內閣重臣入宮商議。

  亂起來的這三處中,南蠻最不值得費勁,皇帝命吳懷總兵自己平息此事。抗倭有些棘手,因為倭寇一般分布較廣,神出鬼沒靈活極了,極難形成圍剿之勢,目前只能加緊海防,此外皇帝調相鄰幾地駐兵,又派大將章執顯前去統率。而剩下異常安靜的北邊,才是此次真正的威脅——北燕人兇悍善騎馬,在一馬平川之地上的優勢極為明顯,他們偏偏又挑在秋收時候,局面著實不利。

  對於如何對付北燕,大家各抒己見。

  有說屯兵北上,做好防固,專等他們南下。秋衡白了一眼,不屑道:「坐吃等死,還有別的法子嗎?」另一個說既然他們善騎馬,不如將他們引至洛水,利用水戰,剿清對方。秋衡更加吐血:「門戶大開,一路放他們南下,咱們要損失多少城池?而且入冬之後洛水很快結冰,豈不助他們渡河?還有別的更蠢的法子嗎?」不負皇帝的期望,果然有!一貪生怕死之徒,建議小皇帝坐下來與對方談條件。秋衡氣得直接將那人叉了出去,生靈塗炭確是不好,可不戰而輸,實在有辱男兒血性,更有損大周國威,他堂堂天子怎可能如此?以後見到列祖列宗也不好交代!

  商議來商議去,秋衡認為北燕現在按兵不動,肯定是在等大周將兵力集中調往南邊,不如來個障眼法,誘他們南下,趁機一舉殲滅。

  「調兵可得實實在在的調,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那麼多糧呢,哪兒能障眼?」

  秋衡徐徐說出來一個法子,嚇得兵部和內閣的老頭一個個反對。

  原來皇帝想要大周西北邊陲的西姜也假意異動!

  一個西北,一個正北,糧草補給中轉的都城有部分重疊。西姜異動,大周完全有理由往此處運糧,而其餘各地亦能往這些城池派兵,實在是光明正大。當「名義上所謂的大軍」一旦開拔,秋衡相信北燕就會有所動靜,屆時西北道的十萬大軍與直面北燕的數萬駐軍主動出擊,行合圍之勢,先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而其餘各地的大軍正好可以趕到……

  這個法子太過冒險,稍不留神,就是給自己又添一樁麻煩事

  眾人很擔心,秋衡笑得無恥:「無妨,西姜太子在京,朕待會就召他入宮……」

  ——西姜為表誠意,他們的太子這幾年在京遊學,相當於質子,現在總算派上用處了。

  「聽陛下的意思是咱們要主動出擊?」一人問道。

  「不錯,等死永遠不行,倒不如迎頭痛擊。這一回,不等他們南下,我們直接北上,搶他們的地盤去!」

  自文帝之後,那兩位先帝大都重文輕武,邊境時不時有人進犯也就胡亂壓下,沒想到眼前這位不一樣,能夠折騰啊!

  眾人也不知該擦汗,還是抹淚……

  作者有話要說:本文架的很空……

  ☆、第101章 梓玉生期

  對策一定,各路兵馬各自有序進發。大周很久沒有如此大動干戈了,秋衡日日盯著,生怕出丁點差錯,以至於好幾日沒合過眼。直到這一日軍報說第一批糧草已日夜加緊運抵,而北燕境內暫無特別異動,他才堪堪鬆了一口氣。秋衡在兩儀殿內轉了轉,就領著錢串兒出殿而去。

  此時已經夜深,秋意漸濃,兩儀殿檐角上的鈴鐺叮叮噹噹作響,襯得一切肅穆又蕭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