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狄州在安城的東北方,緊挨著安城,地勢是一望無際的平坦,然則四處的地勢較高,中間的地勢低,因此一旦大雨不歇,便容易形成洪災。

  在大楚的歷史上,狄州發生洪災的次數並不罕見,然而此處除了洪災之外,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仍舊有許多人安居於此,綿延至今。大楚也將狄州作為最大的糧食來源。

  楚千翹以前是個閒散公主時,從來不知道這些的,只知道皇宮的米用的幾乎都是狄州香米,吃起來很是鬆軟可口。後來在國子監和翰林院出入多了,才知道狄州的地位那麼重要。

  因此,此刻她也明白,楚皇有多麼心焦。

  她去到兩儀殿時,孟景閒正向楚皇遞了狄州的最新摺子,瞧見她來了,便不動聲色地看了她一眼。

  楚千翹與他目光對了一眼,也很快挪開。

  雖說兩人已經私下定情,可是還沒機會同楚皇說,而且兩人都明白,最近最為緊要的事情便是狄州洪災。

  “父皇。”她上前幾步,揪心地看著歪在椅子上的楚皇。

  因了上次風寒,楚皇的身體便差了,先前接連大怒和擔心,如今又因此這多雨的天氣導致體內濕氣太重,兼又為狄州的災情擔憂,思慮過重,這幾日更是病怏怏的。

  “翹兒……咳咳……”楚皇喚了她一聲,便又忍不住咳了幾聲。

  “父皇別說話了,先喝口熱茶。”楚千翹端著茶走到楚皇身邊,像小時候那樣挨著他坐著。而孟景閒則悄然讓了讓地方,站在楚千翹身側。

  楚皇撐起身子坐起來,接過茶飲了一口。孟景閒還在這裡,但他卻沒有遣他走的意思。經過這些時日的觀察,若說滿朝文武誰能配得上他女兒,也只有孟景閒了。楚皇對孟景閒很滿意,有意撮合他和楚千翹,因此事事也不避他了。

  楚皇飲了茶,道:“翹兒,近日多雨,少出門罷,仔細沾濕衣服,也染上風寒。”

  楚千翹道:“嗯,翹兒明白。但是父皇龍體欠安,翹兒每日不來看一看,哪裡能安心呢?”

  楚皇哈哈笑起來:“朕知道翹兒最是孝順,心裡總惦記著朕。”

  “哼,那是當然了。”楚千翹也笑了笑,然後話鋒一轉,“何況翹兒今日過來,也是有要事與父皇相商。”

  她看了一眼書案,案上都是狄州災情的摺子,而外面是淅淅瀝瀝的雨。

  楚皇知道她在想什麼,在雨聲中幽幽地嘆息了一聲:“咳……咳咳,先時大旱,朕日日睡前便在心裡……咳咳……在心裡祈雨,哪知道這雨是求來了,竟是不肯走了。”

  “父皇,先別說話了,養好身體要緊。”楚千翹聽著父皇的咳嗽之聲,心裡也不好受,“狄州的事情交給我,您安心養病。”

  楚皇敲了敲書案上厚厚的摺子:“你想去狄州?”

  “沒錯。”楚千翹道,“為了應對洪災,狄州在百年前便修築了防洪大堤,而且這百年間一直在修繕加固。自從修築了防洪大堤後,狄州的洪災便大為減弱了,但是仍舊出現過兩次堤壩被沖毀的情況。第一次是發生在深夜,而且先前從未有過這情況,所有人都太信任堤壩,因此沒有防備,洪水便衝垮了一處薄弱的缺口,洪水傾覆了整個狄州,將狄州頃刻之間變成了煉獄。第二次是在三十年前,被洪水變成煉獄的則成了另一個地方。”

  楚千翹停了停。

  楚皇道:“繼續說。”

  楚千翹便從書案上翻出大楚的狄州的版圖來,指著狄州的西南角:“狄州州城最是繁華,人口也占了狄州的三分之一。但是狄州的州城恰恰地勢最低,因此第一次狄州被淹沒,損傷最大的便是狄州的州城。後來,為了再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再次加大了對大堤的加固,另一方面……向著狄州的西南角,也就是狄州邊界地勢相對較為低洼的地方,引了一條河道。萬一堤壩擋不住洪水了,便將那條河道的口子開了,將洪水引去那裡。”

  楚千翹嘆了口氣:“然而那裡也是有人居住的,晉縣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那裡,晉縣也是狄州數一數二的大縣,因此這法子也是作為萬不得已的備選。可是第二次洪水沖毀——或許這也算不上沖毀——第二次,洪水眼看著便要衝毀堤壩,因此在這種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將洪水引去了晉縣。由於事發突然,晉縣的百姓並不知情,因此洪水突然而至,便又是一場浩劫。那次晉縣受了大災,但是保住了更為重要的狄州州城。”

  “朕的翹兒果真是長進多了。”楚皇欣慰地看著她,又朝著一旁靜默的孟景閒道,“翹兒長到你這歲數,未必比你差。景閒,你說是不是?”

  孟景閒勾著唇角笑:“公主聰慧,遠非景閒能及。”

  楚皇笑了笑,隨後又嘆息了:“若說要泄洪,從地勢來看,只能選擇晉縣。而晉縣人口眾多,也是輕易不能遷徙。因此明知挖了個泄洪河道,晉縣的人仍舊住在那裡。那些泄洪過後,搬走了很多人,但是大部分晉縣百姓仍舊住在他們祖祖輩輩的土地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他回想起當年的事:“那年晉縣泄洪,你還沒出生,朕也還只是個皇子,對這等大事無權置喙。如今……朕卻時常在想,若是這件事真擺在朕面前,朕又該如何抉擇。翹兒,你以為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