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他們兄弟早些年就通過購房、投資各種方式將大部分財產轉移到了國外,真被他們逃出去,他們很難不跟他國的外交部建立聯繫。
要是他國外交部打太極,不予引渡,那就且有得磨了,至少要看著他們拿著中國的錢在國外滋潤個好幾年。
公安部下達命令,堅決不允許邱家兄弟逃離境內,所以周惜罇又給陳既打了電話。
現下,陳既是當年那場行動中唯一一個參與者了,他知道怎麼把邱家兄弟逮捕歸案,而不犧牲我們的將士。
抓他們沒有那麼難,難在他們保不齊會魚死網破,肯定不能讓他們拉幾個人墊背。
陳既下午到達邊防大隊,節約時間,直接跟他們說:「阿庫勒西邊有一個鬼坡,就算是每天在防線巡邏的軍人也不一定能認清楚。」
邊防大隊隊長點頭:「對,是這樣。」
有人問:「鬼坡是不是那種鬼橋、鬼路什麼的,就是常發生事故的一些視野盲區。」
「嗯。正西和西南兩個方向都有一個坡,長得非常像,但有一個是走向邊防線,有一個是走向懸崖,經常性的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走錯路了。過去就常有車從懸崖掉下去的事故發生,兩處並稱鬼坡。」
隊長給他們看了一些以前存的事故現場圖:「不過很多年前就不過車了,阿庫勒太容易雪崩了,每次雪崩道路都會更艱險,卻正好給了一些犯罪組織鑽空子的機會。那段時間,非法入境的情況很猖獗。」
隊長停頓了一下,才又說:「多年前那場御外行動之後,這地方確實成為了重點巡視目標,有差不多五年時間,我們的將士都會繞遠專門去巡查,再沒有團伙試圖從這個地方偷出鏡。」
「近幾年阿庫勒的天然環境更惡劣了,雪崩也更頻繁了,營長就不讓我們再巡查這兩個坡了。」
有人接上:「這也是請陳中隊長回來的原因。我們的將士再認識那條路,也沒跟這個犯罪團伙打過交道,不知道他們具體路線。再有陸營長這麼強的隊伍的全員犧牲的前車之鑑,詳細的計劃很有必要。」
眾人沉默。
過了會兒,公安局局長提出疑問:「我們的將士也沒有把握自由進出,那這兩個罪犯就可以嗎?」
隊長回答:「邱良生和邱文博很多年前就熟悉這條路,所以有這個自信能穿過吧。」
局長又問:「但這兩個坡跟當年不一樣了,他們還能穿過去嗎?」
又是一陣沉默,大家都不保證他們到底是因為走投無路選這裡,還是這裡他們有一定的把握通過。
所有人都不確定局面時,紛紛把目光投向陳既。
陳既走到案前,拿起筆,在阿庫勒雪山的地形圖上畫了一條線:「我帶人過去,把他們帶回來。」
局長和邊防大隊的隊長對視一眼,邊防大隊隊長出於擔憂,又問了句:「不會出現什麼意外吧?」
陳既告訴他:「當年意外,不是陸岱川判斷失誤才走進那條通往峭壁的坡,都知道那坡再熟悉的人也要走三分之一才能分辨,他知道的時候還能折返,但身後有追擊。他很清楚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那一支小隊註定回不來了,所以在最後時刻,在對講機還能用的情況下,傳達錯誤的時間、方位,使我和其他支援的隊友走向另一個坡,因此保了命。」
沒人說話了。
陳既面對邊防大隊隊長:「要是你,知道必死無疑,還向前嗎?」
「我們的人明明也可以從後包抄的,這樣即便有犧牲,也不至於被他們跑了。」邊防大隊隊長沉吟片刻後,說出自己的理解。
陳既說:「建議你打聽下當年的支援情況,除了我從武警部隊帶來的人,一直在哨所待命,等組織支援至少要到第二天下午。但陸岱川的小隊當天夜裡就全軍覆沒了。來得及嗎?你以為陸岱川不會考慮組織支援嗎?他是在保證最低傷亡,也是履行他守護邊防的職責。」
陳既最後一句,淡然但震盪:「他是清醒赴死。」
邊防大隊隊長不說話了,他其實沒別的意思,有點覺得陳既對陸岱川的死太敏感了,可能是親身經歷戰友犧牲,太深刻了吧?
他跟陳既道歉:「我不是那個意思,你別誤會。」
陳既沒空琢磨他什麼意思,不愛聽就不聽:「我意識到不對勁趕過去也已經早上了,撞上了他國的詐騙組織非法入境。再晚點,陸岱川的屍體也都被隨意拋下了懸崖。」
那個境外的詐騙組織手裡有槍,陳既趕到時,他們歡聲笑語,把被雪蓋住的他早死透凍僵的戰友扒出來,兩個人掄一個,一人薅著頭,一人端著腳,悠著扔下了懸崖。
他們那麼開心,笑得陳既心顫。
後面他一對多,拼死把陸岱川的身體搶了回來,自己也受了傷。
他可以不跟任何人講起這段經歷,但不能有人覺得過去的他們沒有努力,或者存在失誤。他作為當事人,清楚知道,換任何一個人來,都不會有陸岱川的決策正確,也不會有陸岱川那樣,毫不猶豫地赴死。
話題太沉重,房間又安靜了。
陳既也不是沖他們,他們的話不好聽,確實也是因為不知情,只是他有必要讓他們知道,陸岱川是什麼樣的人。
他不想耽誤時間了,早幹完早收工,繼續給他們講解:「現在的天氣走這個坡很兇險,他們大概率還備著一手前後夾擊,畢竟當年用過也順利逃脫了。並且在他們的印象當中,我們全軍覆沒,那就會以為,我們當中不會有人知道,他們當年的具體操作。」
要是他國外交部打太極,不予引渡,那就且有得磨了,至少要看著他們拿著中國的錢在國外滋潤個好幾年。
公安部下達命令,堅決不允許邱家兄弟逃離境內,所以周惜罇又給陳既打了電話。
現下,陳既是當年那場行動中唯一一個參與者了,他知道怎麼把邱家兄弟逮捕歸案,而不犧牲我們的將士。
抓他們沒有那麼難,難在他們保不齊會魚死網破,肯定不能讓他們拉幾個人墊背。
陳既下午到達邊防大隊,節約時間,直接跟他們說:「阿庫勒西邊有一個鬼坡,就算是每天在防線巡邏的軍人也不一定能認清楚。」
邊防大隊隊長點頭:「對,是這樣。」
有人問:「鬼坡是不是那種鬼橋、鬼路什麼的,就是常發生事故的一些視野盲區。」
「嗯。正西和西南兩個方向都有一個坡,長得非常像,但有一個是走向邊防線,有一個是走向懸崖,經常性的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走錯路了。過去就常有車從懸崖掉下去的事故發生,兩處並稱鬼坡。」
隊長給他們看了一些以前存的事故現場圖:「不過很多年前就不過車了,阿庫勒太容易雪崩了,每次雪崩道路都會更艱險,卻正好給了一些犯罪組織鑽空子的機會。那段時間,非法入境的情況很猖獗。」
隊長停頓了一下,才又說:「多年前那場御外行動之後,這地方確實成為了重點巡視目標,有差不多五年時間,我們的將士都會繞遠專門去巡查,再沒有團伙試圖從這個地方偷出鏡。」
「近幾年阿庫勒的天然環境更惡劣了,雪崩也更頻繁了,營長就不讓我們再巡查這兩個坡了。」
有人接上:「這也是請陳中隊長回來的原因。我們的將士再認識那條路,也沒跟這個犯罪團伙打過交道,不知道他們具體路線。再有陸營長這麼強的隊伍的全員犧牲的前車之鑑,詳細的計劃很有必要。」
眾人沉默。
過了會兒,公安局局長提出疑問:「我們的將士也沒有把握自由進出,那這兩個罪犯就可以嗎?」
隊長回答:「邱良生和邱文博很多年前就熟悉這條路,所以有這個自信能穿過吧。」
局長又問:「但這兩個坡跟當年不一樣了,他們還能穿過去嗎?」
又是一陣沉默,大家都不保證他們到底是因為走投無路選這裡,還是這裡他們有一定的把握通過。
所有人都不確定局面時,紛紛把目光投向陳既。
陳既走到案前,拿起筆,在阿庫勒雪山的地形圖上畫了一條線:「我帶人過去,把他們帶回來。」
局長和邊防大隊的隊長對視一眼,邊防大隊隊長出於擔憂,又問了句:「不會出現什麼意外吧?」
陳既告訴他:「當年意外,不是陸岱川判斷失誤才走進那條通往峭壁的坡,都知道那坡再熟悉的人也要走三分之一才能分辨,他知道的時候還能折返,但身後有追擊。他很清楚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那一支小隊註定回不來了,所以在最後時刻,在對講機還能用的情況下,傳達錯誤的時間、方位,使我和其他支援的隊友走向另一個坡,因此保了命。」
沒人說話了。
陳既面對邊防大隊隊長:「要是你,知道必死無疑,還向前嗎?」
「我們的人明明也可以從後包抄的,這樣即便有犧牲,也不至於被他們跑了。」邊防大隊隊長沉吟片刻後,說出自己的理解。
陳既說:「建議你打聽下當年的支援情況,除了我從武警部隊帶來的人,一直在哨所待命,等組織支援至少要到第二天下午。但陸岱川的小隊當天夜裡就全軍覆沒了。來得及嗎?你以為陸岱川不會考慮組織支援嗎?他是在保證最低傷亡,也是履行他守護邊防的職責。」
陳既最後一句,淡然但震盪:「他是清醒赴死。」
邊防大隊隊長不說話了,他其實沒別的意思,有點覺得陳既對陸岱川的死太敏感了,可能是親身經歷戰友犧牲,太深刻了吧?
他跟陳既道歉:「我不是那個意思,你別誤會。」
陳既沒空琢磨他什麼意思,不愛聽就不聽:「我意識到不對勁趕過去也已經早上了,撞上了他國的詐騙組織非法入境。再晚點,陸岱川的屍體也都被隨意拋下了懸崖。」
那個境外的詐騙組織手裡有槍,陳既趕到時,他們歡聲笑語,把被雪蓋住的他早死透凍僵的戰友扒出來,兩個人掄一個,一人薅著頭,一人端著腳,悠著扔下了懸崖。
他們那麼開心,笑得陳既心顫。
後面他一對多,拼死把陸岱川的身體搶了回來,自己也受了傷。
他可以不跟任何人講起這段經歷,但不能有人覺得過去的他們沒有努力,或者存在失誤。他作為當事人,清楚知道,換任何一個人來,都不會有陸岱川的決策正確,也不會有陸岱川那樣,毫不猶豫地赴死。
話題太沉重,房間又安靜了。
陳既也不是沖他們,他們的話不好聽,確實也是因為不知情,只是他有必要讓他們知道,陸岱川是什麼樣的人。
他不想耽誤時間了,早幹完早收工,繼續給他們講解:「現在的天氣走這個坡很兇險,他們大概率還備著一手前後夾擊,畢竟當年用過也順利逃脫了。並且在他們的印象當中,我們全軍覆沒,那就會以為,我們當中不會有人知道,他們當年的具體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