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我總覺得侯兄耽誤了,這學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也好為自己謀得個封侯拜相,光宗耀祖。這老窩在家裡算個什麼事。」那薛景宣又道。

  「沒法子,我父親不讓我再謀官職。」侯孝寶有些苦笑道。他不明白父親為什麼不讓他出仕。

  說實在的,這一點他也很鬱悶,過去因為侯岳在朝中的地位,他一直順風順水,最後,憑著一手棋得先皇賞識,直升秘書郎,還常常覺得朝事煩瑣,拘束人的很,可當家裡出事的時候,他才深深體會到大男兒不可一日無權,無權在手,便處處受制於人,甚至受人欺凌,所以,從內心裡,侯孝寶希望能闖出一方天地。而不是躲在父親的余萌這下過太平日子,畢竟人無近憂必有遠慮。

  「為什麼?」薛景宣也好奇,侯家老爺子的能量,他們都是知道的,侯孝寶只要走上官場,那前途至少不會如他這般。

  「父親說,如今朝局看上去雖然平靜,但實則暗流涌動,還是遠避為好。」侯孝寶道。

  對於朝局這些的田山不懂,可薛景宣還是懂的,如今朝堂多為關隴貴族把持,而下層官員亦不明當今皇上的心思,所以,整個朝局便如一潭死水。

  「我則認為不然,如過真是的暗流涌動,那正是我等該為之時,如今下層官員晉升的途徑越來越窄,也越來越難了,聽選制完全壓倒了科舉制,大多時候,就算科舉通過,還不得不投靠家族,由家族舉薦,否則根本就得不到好的位置,如果我等,再不有所作為,怕是這朝堂以後就成了關隴貴族的專屬了,只是如今,不明皇上的意思。」薛景宣輕嘆了口氣道。

  從侯孝寶的嘴裡薛景宣似乎感到了眼前是一個好機會。最後一句話自然是跟侯孝寶說的,自然是希望侯孝寶能去探探他爹的口氣。

  侯孝寶自然懂得薛景宣言下之意,也暗自琢磨。

  田山不懂朝局,見兩人說的沉悶,便轉了話題道:「對了,你們可有元厚兄的消息?我可是有十多年沒他的消息了。」

  當年,那房陵公主幾次同侯孝寶和盧元厚發生爭執,不知怎麼的後來又對盧元厚另眼相看起來,發誓要讓盧元厚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只因為房陵公主惡名在外,盧元厚初時還有些防備,但架不住房陵公主的熱情如火,沒多久就淪陷了,一顆心全撲到房陵公主身上,最後連家裡幫他定的親也推了,只希望有娶房陵,那房陵本來就是圖新鮮,鬧的好玩,又哪裡是真要嫁盧元厚,還在一次聚會上譏笑盧元厚賴蛤蟆想吃天鵝肉,成為長安公子圈裡的一大筆料,盧元厚羞憤難當,當晚就病倒了。

  等病好後就離開了長安,隻身遊學,不見蹤影。

  「最近沒有消息,前幾天,我聽我舅母說過,他在川中。」侯孝寶道,說起盧元厚,也唏噓不已。

  薛景宣和田山也是感嘆一番,酒席散後,各自返回,那薛景宣倒是把侯孝寶的話牢記在心,開始密切的注意朝局的變化,以尋可趁之機。

  這些且不表,且說侯孝寶回到家裡,才剛坐下,武功縣令就派人來找他,他只得又匆匆去了縣衙。

  這才知道,原來朝廷旨意下來,著他就任正六品的雍州長史。

  侯孝寶太意外了,他原來的職位是秘書郎,是從六品郎,而一般重新啟用的官員的話,理論上是要降一級使用的,而如今,他反而升了半級,這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只得拿了旨意回家去問老爹。

  而侯岳對於侯孝寶的任職也覺十分的意外,李冶的性格他很了解,思前想後的,不由有此苦笑,總覺得這裡面,有著武媚娘的影子在,看來,綠荷是不想他這個三叔安生了。

  轉眼就到了冬十月,朝廷要修建長安的外郭城,役使雍州百萬四萬多人築城,工程十分的浩大。

  一個月修好,工程之速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但百姓在這一個月內卻是苦不堪言,因此怨聲頗多。

  而朝中,前段時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皇上在朝中責問官員,說過去,在先帝時期,見到朝中五品以上官員,討論國事,陳奏等,每天都很多,可現在卻不見朝官員發言。

  這顯然是皇上對於言路這一塊兒不滿了。

  薛景宣做為雍州正七品下參軍,對於這段時間修城的事情自然知道的比較清楚,對於百姓的怨言也知悉一些,於是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該他露面的機會。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一章 要戰就戰

  第二百七十一章 要戰就戰

  一個鋒芒畢露而梭角銳利的人經過十多年的磨礫和壓制。雖然已經變的圓滑和深沉起來,但心底那股子一展抱負的迫切則更不可小視。

  薛景宣如今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他心裡一直有一個願望,他要做永徽時期的魏徵。

  想到這裡,他不由的就越來越興奮起來。

  於是回到書房裡,奮筆疾書,沒一會兒,就將進言書寫好了,然後看了一遍,甚至搖頭晃腦的讀了起來,那神情,宛若已在朝堂,而對百官,痛呈利害一般。

  就在這時,孝寶同學來找薛景宣,這次修長安外郭城,孝寶是薛景宣的直屬上司,如今雍州四萬多百姓動員,他們這些做官的也忙的頭頭是轉,這好不容易,一個白天忙完。他肚子餓的呱呱叫,就來約薛景宣去喝酒吃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