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讓一切結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皇位,這天下本就該屬於霄兒,我幫霄兒奪回本就該屬於他的東西,並不算謀權篡位。」衛泱義正言辭的對樊帝說。

  「既如此,你當初又為何要助朕登臨帝位?」樊帝問。

  「因為當初的我還沒有力量,我只能以退為進,才能保全霄兒,保全那些我想保全的人。」

  樊帝面帶鄙夷之色,「你的意思是,你如今已經有力量能與朕抗衡。」

  「我有。」衛泱答的很乾脆。

  話畢,她就從袖中掏出了三件一樣的東西。

  那是三道蓋了御印,卻空白的聖旨。

  「這是渲皇兄留給我的,我可以隨意的在這三道聖旨上寫上我想要的。母皇大概不知,在江州這三年,我每日都有臨摹您的筆記,已經練到恐怕您自己看了,都會真假不辯的程度。您不想自己寫退位詔書,我可以幫您寫。您不想寫傳位於霄兒的詔書,我也可以幫您寫。這還餘下一道聖旨,您說我該再寫些什麼好呢?」

  「朕就知道,衛渲一定給你留了些什麼東西。」此刻的樊帝哪裡還笑的出來,她很憤怒,無比的憤怒。

  但樊帝的臉上卻絲毫不見驚慌之色,「你以為憑三道空聖旨就能威脅到朕?你以為你今日還能從昭陽殿走出去?只要朕殺了你,你籌謀的一切就都結束了。」

  「母皇,您是殺不了我的。」

  樊帝不言,她抬起手來,艱難的從枕下摸出一枚哨子來。

  她將哨子擎到口邊,用力的吹響了那枚哨子。

  哨音在空曠的殿中飄蕩,聽來有些悽厲也有些悲涼。

  而更悲涼的是樊帝,因為哨聲響起,並沒有任何人出現,來回應這個哨聲。

  樊帝有些慌了,她的鬼軍呢!她最忠誠的鬼軍呢!

  衛泱眸色平靜的看著樊帝,並用同樣平靜的口氣對樊帝說:「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受困於自己活不過十六歲的預言。因此,我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時間。在江州那三年的時間,我自然不會浪費。眼下,不只宮裡,也不只京都城,大夏十八州郡,每個州郡中都有我的人。整個大夏實際已經被我牢牢控制。母皇,你是贏不了我的。」

  「這不可能!」

  「您可以試試。」

  樊帝聞言,用比之前更大的力氣吹響了那枚哨子。

  可直到樊帝累到聲嘶力竭,也沒有任何人出現在場間回應她的召喚。

  樊帝心中憤恨不已,她想坐起來,想氣勢洶洶的與衛泱說點兒什麼。

  但此刻,她卻連自行坐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

  衛泱看著樊帝,口氣平和的對她說:「您爭強好勝了一輩子,也該累了,也是時候該好好歇歇了。我不會殺您,待來日霄兒登基以後,我還會給您太皇太后的尊榮。」

  「朕是你的親娘,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朕!」

  「衛渲是你的親兒子,衛霖是你的親孫子,樊昕是你的親姐姐,樊悅萩是你的親侄女!您是怎麼對待他們的,還要我細說嗎?」衛泱看著樊帝,眸色明顯比之前黯淡了幾分,「您做的孽已經夠多了,您該停下來了。」

  「倘若朕不想停呢?」

  「您沒的選擇。」

  「倘若朕自盡於昭陽殿,你就是逼宮造反的亂臣賊子,衛霄即便來日登上皇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順。」

  「您若真的死在昭陽殿,外間絕對不會有人知道您是含恨自盡,他們只會認為您是患急病暴斃身亡。您忘了,皇宮眼下在我的控制之中,請您不要做無畏的掙扎。」

  樊帝從未想過,有朝一日,她竟然會如此的受制於人。

  「朕該說你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嗎?」

  「我哪裡有母皇狠毒。」

  「你眼下難道不是在走朕從前的老路?」樊帝看著衛泱說,「衛霄如今才八歲,他登基稱帝以後,你必然會攝政。你從前曾對朕說過,你無法理解那些貪戀權利的人,為何會為得到權勢,並守住自己的權勢,而做出很多卑鄙無恥,喪心病狂的事。朕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待你坐上了那攝政輔政之位以後,你就會明白了。朕倒要看看,你最終會變成怎樣的人。」

  衛泱聞言,並未去回應樊帝的話,她扭頭望向門口,喊了一聲「進來吧」。

  片刻,一個小小的身影就從外頭走了進來,一路行至床前。

  「霄兒,謝你皇祖母肯退位讓賢。」

  衛霄聞言,立刻沖樊帝行了一個大禮,而後用極認真和鄭重的口氣對樊帝說:「皇祖母,孫兒一定會成為一個好皇帝。」

  樊帝看了衛霄一眼,又看了衛泱一眼,在長嘆一聲以後,便別過身去閉上了眼。

  眼不見,心大概就不會煩了吧。

  ……

  樊帝的退位詔書頒下的突然,可以說,除了衛泱一黨的人,沒人想得到,也不敢想樊帝有朝一日會主動退位。

  在這些人的認知中,莫說只是生了病,即便樊帝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樊帝也不會頒下什麼退位詔書。

  樊帝縱死,大概也會想死在龍椅上。

  而比樊帝親筆寫下退位詔書更另世人詫異的是,大家即將迎來的新帝竟然是衛霄。

  世人皆知,當年先帝駕崩,身為先帝在世的唯一一個兒子,衛霄因為眼盲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在樊帝登基以後不久,衛霄就隨其姑母靈樞公主牽到了江州去住。

  眾人萬萬沒想到,衛霄一去江州三年,再回來的時候,眼睛居然能夠看見了。

  眾人不得不去猜想,不去聯繫,樊帝的突然退位與靈樞公主和霄皇子的歸來有關。

  不過,卻沒人有辦法去印證這個猜想。

  但國本歸正終究是好事,對於衛霄即將登基成為大夏新帝的事,沒有人提出異議。

  可新帝才八歲,尚年幼,新帝身邊總要有個可靠的輔政之人。

  眾人原以為過去的樊帝,如今的太皇太后樊昭又將開始她新一輪的垂簾聽政的生涯。

  卻不想,最終坐在朝堂之上,珠簾之後的人,是極為年輕的靈樞長公主衛泱。

  當衛泱真正坐在這面珠簾之後時,她才意識到,原來單單是坐在這裡,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而想要穩穩噹噹的坐在這裡,除了勇氣以外,還需要眼界與才能。

  衛泱坐在這裡,看著珠簾外,坐在那方九龍寶座上的小小身影。

  她暗下決心,只要霄兒需要她,她永遠都是霄兒身後最忠誠且堅實的後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