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一句忠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面對衛泱的問題,翟清幾乎沒有思考,就脫口答道:「我若是長公主,就絕對不會問自己想要拉攏的對象這種問題。長公主不是痛恨太后,不惜捨棄自己的性命也要徹底打倒太后嗎?何為徹底,就是連同精神也一起擊垮。長公主不覺得說服我這個太后心中的摯愛背叛太后,同你一起對付太后,這對太后來說是無比巨大的打擊嗎?你該想盡一切辦法籠絡我幫你,而不是說那些會讓我動搖,讓我不願背叛太后的話。」

  「拉攏你背叛太后,真是個絕妙的從精神上擊垮太后的好主意。但用這種手段去打擊一個人,未免有些卑鄙了。」

  「長公主是於心不忍了嗎?」翟清望著衛泱問,「倘若長公主連這點兒狠心都下不了,又怎麼能贏太后?」

  「我要贏她,我一定會贏她!」

  「眼下,我還是太后的人,但我並不抗拒變成長公主你的人。」

  衛泱審視翟清,從翟清的神情和口氣來看,衛泱可以確定,翟清並不是在消遣她。

  翟清是認真的。

  「讓我再考慮考慮。」

  「那長公主就慢慢考慮,我隨時都準備著成為你的人。」

  「翟清,對你我有句忠告。」

  「長公主請說。」

  「無論太后的為人如何,她對旁人又如何,但對你,她是真心的。所以在你還是她的人的時候,你要真心實意的待她,否則你會遭報應的。」

  「報應?」翟清笑了,「長公主以為我會相信有報應,害怕遭報應?」

  「是啊,虱子多了不怕癢。你從前做了不少壞事,也害死了不少無辜的人。你若真相信有報應,害怕報應,恐怕早就自己把自己給嚇死了。不過翟清,這世上是真的存在報應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多行不義,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長公主這是在數落他,還是勸諫他?

  翟清尋思著,正預備開口說句什麼,就見衛泱突然咳嗽起來。

  翟清趕緊起身去倒了杯清水來,「長公主喝口水。」

  衛泱接過翟清遞來的水,向翟清道了聲謝,才低頭喝了幾口。

  「覺著長公主似乎很累,那我便告辭了,等回頭我再來探望長公主。」

  「別,你往後還是少往福熙宮跑,免得叫某人疑心,以為你我之間真有勾結。」

  「長公主這樣說會讓我以為,長公主是在擔心我的安危,怕我會被太后誤會。」

  衛泱聞言,不禁白了翟清一眼,「你想多了,你可別忘了,我才打消要殺你的念頭沒多久呢。」

  聽了衛泱的回答,翟清並不顯得失落,「長公主放心,在您無法守在霄殿下身邊的這段日子,我一定會盡心盡力的照顧好霄殿下。」

  「謝…謝謝你。」衛泱一臉彆扭的與翟清說。

  雖然最近她總是對翟清說謝,但她還是無法習慣,依舊覺得很不自在。

  聽到衛泱這聲謝,翟清覺著心裡無比舒暢。

  這可比從前總是被衛泱橫眉冷對,被衛泱厲聲喝罵叫人覺得痛快多了。

  衛泱是真的感覺有些累了,她沒再理會翟清,在將手中的水杯往床頭一放之後,她便預備躺下小睡一會兒。

  儘管衛泱的動作已經很輕很小心了,卻還是扯疼了左肩上的傷。

  「嘶……」衛泱輕呼一聲。

  「長公主,您沒事吧?」翟清忙問。

  「我好著呢,你快走吧。」衛泱說完,便將被子拉過頭頂。

  翟清望著將自己藏在被子裡的衛泱,覺著衛泱還只是個孩子。

  那些滄桑和那些她自以為的狠心惡毒,都是這孩子裝出來的。

  這樣心懷悲憫,仁慈純善的孩子,真的能贏得了太后嗎?

  ……

  衛泱自出生以來就是眾星捧月,而在江州沉寂了整整四年之後,此番,衛泱又因為被刺殺的事重新成為了大夏的焦點。

  別有所圖之人,利用衛泱被刺殺一事各種借題發揮,奔走部署,忙的不可開交。

  而坊間百姓也就此事議論紛紛,並且群情激憤,要求朝廷一定要徹查此事,還靈樞長公主一個公道。

  衛泱萬萬沒想到自己會如此招大夏百姓們的擁戴。

  她不禁思考,她究竟做了什麼,竟然能在大夏百姓們的心中有如此舉足輕重的地位。

  是因為她親自出手,料理了盤踞於江州,魚肉百姓多年的那些貪官,還是因為她曾親自前往瀝州,營救因水災失去家園的百姓?也或許是因為她曾帶領一眾人等,一舉清繳了常年在瀝州一代作亂的水匪。

  還有可能是因為她在京都城內興辦粥場,給予了不少窮苦百姓以溫飽。

  是因為她所做的這一樁樁,一件件事堆積起來,才讓大夏的百姓們認為,她是一位一心為百姓著想,溫厚仁德的好公主。

  所以這些百姓們在她遭難的時候,才會覺得痛心,才願意站出來為她請願,替她叫屈。

  衛泱發誓,無論是去瀝州救災,還是大力的去興辦粥場,她都沒存一絲的功利之心。

  她就是想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百姓們做點兒什麼,衛泱覺得,這都是她身為大夏公主應該做的。

  她不需要誰承她的情,也不需要誰對她感恩戴德。

  然而種下善因,必得善果。

  她如今就得到了她從未期盼過的回報。

  當然,衛泱並不是一個天真的人,儘管百姓們擁護她愛戴她,對她被刺殺的事十分憤慨。

  但若無有心之人的刻意煽動,光憑普通百姓的力量,事情怎麼可能鬧到這麼大。

  儘管眼下事態正如她預想中的一般發展,甚至比她預想中的發展更快、更順利,但衛泱並不覺得欣喜。

  她見不得善良無辜的百姓們被人利用,尤其是因為她被利用。

  衛泱只想眼前的事能快些平息,但事情究竟能不能很快的平息下來,她說了不算,一切都要看樊太后的態度。

  ……

  衛泱遇刺的事持續發酵,不單京都城內有百姓集結,為衛泱請願。

  整個大夏國上下,尤其是嶺南地區,江州、瀝州一代,也接連出現百姓們聚集於官府衙門之前,為衛泱請願。

  請求太后與皇上徹查靈樞長公主遇刺一案,還靈樞長公主一個公道。

  樊昭處理政事,態度一向強硬,只要是她決定的事,任誰也別想讓她輕易改變主意。

  但面對朝臣以及分封在外的諸位親王郡王們的連番上表,面對舉國上下激憤的百姓,樊昭無奈,只能做出妥協和讓步。

  她不得已答應罷免現任的全部禁軍統領及校尉,並在朝臣們的大力舉薦之下,任命了新人。

  而新上任的這幾個禁軍校尉,沒有一個是她的親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