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演的不走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慎王殿下一切安泰。」徐紫川與那老太監說,「還請公公通融,容我進去代慎王殿下看看這祈祥宮。」

  那老太監聞言,面露難色,「公子應該知道,這祈祥宮可是皇宮中的禁地。沒有太后的旨意,任何人都不得踏足祈祥宮一步。」

  既是一場提前排好的戲,豈有不讓觀眾入場的道理。

  徐紫川想著,沖那老太監一禮,「求公公成全。」

  那老太監故作為難的靜默了片刻,才與徐紫川說:「罷了,左右這祈祥宮裡除了老奴以外,也沒旁人了,公子就代慎王殿下進來看看吧。」

  那老太監話畢,便讓開身子,請徐紫川進來。

  徐紫川與那老太監道了聲謝,便打小東門進了祈祥宮。

  與想像中的不同,眼前的祈祥宮並不算破敗。

  原以為十幾年沒人住的宮殿,即便不塌,也會缺磚少瓦。

  而祈祥宮內,除了地上的積雪和枯草因疏於打理,顯得有些凌亂以外,宮殿還是保存的頗為完整的。

  徐紫川站在大門緊鎖的正殿之外,忽然覺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有些愚蠢可笑。

  儘管這祈祥宮是從前楚貴妃的住所,是太后眼裡宮中的禁地,但這祈祥宮也是皇宮的一部分,太后縱使再忌諱這裡,還能眼睜睜的看著祈祥宮禁不住歲月風霜,垮塌為一座廢墟不成?

  徐紫川望著檐上明顯是夏秋時節剛補的新瓦,心想,只要太后還在世,這祈祥宮便無法再見天日。

  而待太后百年之後,這祈祥宮必會迎來它新的主人。

  往日這皇宮裡第二熱鬧的地方,必將迎來新的輝煌。

  只盼這輝煌最終不要以慘澹收場。

  徐紫川站在正殿前靜默良久,在整理好心情以後,他決定配合眼前這位老太監,儘快把戲給演完。

  於是,徐紫川主動與那老太監搭話:「公公在祈祥宮當差有多久了?」

  「回公子,奴才在祈祥宮當差有二十多年了,當年貴妃娘娘剛入宮的時候,奴才就被調來祈祥宮伺候貴妃娘娘了。貴妃娘娘為人溫厚賢良,待奴才很好,還對奴才有過大恩,奴才心裡一直都無比敬重貴妃娘娘。後來貴妃娘娘歿了,奴才想著一仆不侍二主,奴才生是貴妃娘娘的人,死是貴妃娘娘的鬼。於是便主動請求留下,替貴妃娘娘守著這個祈祥宮。」

  好一句一仆不侍二主,倘若這老太監的話是真的,那麼這位老太監還真當的起一聲義僕。

  但遺憾的是,這位看似重情重義的老太監說的都是謊言。

  當年忠勇侯與楚貴妃父女設計毒害皇后與太子,並意圖謀反一案,影響甚廣。

  在皇上與皇后的雷霆之怒下,忠勇侯府被滿門抄斬,楚氏一族慘被誅滅了九族。

  而與此同時,宮裡也發生了一件類似的事。

  那就是祈祥宮被屠宮。

  祈祥宮中上到女官掌事,下到粗使宮人,無一倖免。

  既然無人倖免,那麼這自稱已在祈祥宮當差有二十多年的老太監又是個什麼鬼?

  這老太監並不是鬼,只是個演技不算太好,而且還把他這個觀眾當蠢貨的演員。

  徐紫川自然不會當場揭穿這老太監的謊言,他想看看聽聽,慎王究竟想讓他從這個老太監口中聽到些什麼。

  「公公,您對貴妃娘娘還真是情深意重。」徐紫川說,儘量掩飾住他對此人的不屑與鄙夷。

  「慎王殿下真是個孝子,竟然會冒著大不韙派人過來看看祈祥宮,倘若貴妃娘娘泉下有知,一定心懷安慰。」那老太監嘆道,絲毫察覺到徐紫川對他的鄙夷。

  徐紫川沒心思站在這裡與個老騙子浪費時間,他想快些切入正題。

  於是,他便主動詢問那個老太監,「公公在楚貴妃身邊侍奉了十多年,也算是這祈祥宮的老人了,也應是貴妃娘娘的親信。」

  那老太監聞言,微微點了點頭,「貴妃娘娘在世時,對奴才很是重用,奴才感激娘娘,無論天上地下都願追隨娘娘。當年娘娘因冤枉死,奴才本想著追隨娘娘而去。但奴才不甘心,奴才得活著,替貴妃娘娘活著,活到娘娘的冤屈能得雪的那一天。」

  終於切入正題了。

  徐紫川故作驚疑,「公公方才說,貴妃娘娘是冤死的?」

  「貴妃娘娘賢良淑德,怎麼可能做出下毒害人的事,更不可能對先帝存有謀逆之心,所謂下毒和謀逆根本就是有人蓄意陷害。」

  徐紫川也相信他姑母絕對不會做出下毒和謀逆的事,但這個老太監方才那句話的重點顯然不在前頭,而是在最後那句招人陷害。

  「公公說楚貴妃是被人陷害的,貴妃她是被誰陷害的?」

  「太后,這些事都是太后嫁禍給貴妃娘娘的。」那老太監應道,口氣中帶著明顯的憤怒,但目光依舊是波瀾不驚。

  可見這老太監並不是個好演員,形有了神卻無,演的很不走心啊。

  是太后陷害的楚貴妃,這種說法與徐紫川來說並不算新鮮,他望著那個老太監問:「公公如此信誓旦旦的說是太后害了楚貴妃,想必一定有什麼證據吧。」

  「奴才要是有證據,一定會拿著證據拼死去證明貴妃娘娘的清白。奴才雖然沒有能證明貴妃娘娘無辜的證據,但奴才敢拿性命擔保,貴妃娘娘的確是招太后陷害的。」

  「終究是空口無憑啊。」徐紫川說。

  「當年涉及此案,並知曉全部內情的人也不是都死了,還有幾個人不僅活著,如今還居於高位。若能撬開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的嘴,當年是太后陷害了貴妃娘娘的真相,便能被揭發出來。」

  「公公說的那幾個人是?」

  「回公子,一定知情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如今太后身邊的大太監梁來喜,還有一位是如今皇上身邊的太監總管常德順,再有一位是靈樞長公主身邊的李姑姑李娥。他們三個人都是太后身邊的老人,且都親歷過當年楚貴妃娘娘被冤殺的慘案。作為太后的心腹,這三個人一定知道什麼,甚至全都是助紂為虐,暗中幫太后戕害貴妃娘娘的兇手。」

  老太監這席話說的也算有理有據,若換作旁人,一定會聽信這個老太監的話,想盡辦法從這三個人身上尋找所謂罪證。

  但徐紫川不是旁人,他雖然與梁來喜和常德順沒什麼交情,但他與李姑姑卻很相熟,熟到可以推心置腹。

  李姑姑曾經向衛泱和他坦白過,在當年那樁案子中,太后唯一做錯的事就是將計就計。

  那湯羹中的毒,的確不是太后下的,下毒毒害當時的皇后與太子,並意圖將此事嫁禍給楚貴妃的並不是當時的皇后,而是另有其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