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蓄勢待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娥意識到,衛泱要親自前往瀝州救災的事已成定局,再無轉圜的餘地。

  她除了妥協以外,已別選擇。

  「長公主可決定要帶誰一同前往瀝州?」李娥問。

  「徐郎中是一定要隨我同去的,而除了徐郎中以外,我還會帶上忍冬,另外再命高豈帶上一隊精幹的護衛隨侍保護,至於其他近身的人……我原本打算把小順和韓江兩個都帶上,可江州這邊事也不少,只怕趙興一個人會應付不過來,就讓小順留下給趙興當副手,我也放心。」衛泱說著,又望向趙興,「早些時候,我見過小順和韓江一面,這兩年你把他倆教的都很好。趙興,你從未讓我失望。」

  趙興聞言,沖衛泱一禮,「待這回救災的事圓滿解決以後,長公主再夸奴才也不遲。」

  衛泱點頭,「小順和韓江究竟有沒有長進,又長進了多少,眼下便是個驗收成果的好機會。」

  「長公主放心,小順和韓江絕不會叫長公主失望。」

  「我就喜歡你這份自信。」

  得到衛泱如此直白的誇獎,趙興並沒有得意忘形,依舊是一臉的從容平靜,「敢問長公主,您預備何時動身前往瀝州?」

  「自然是越快越好,若可能我明兒一早就想出發。」

  「恕奴才直言,明日一早絕無可能,長公主最快也要兩日之後才能啟程。」

  「兩日太久。若明日太倉促,後日不行嗎?我想帶著一隊人馬輕裝上陣,先行趕往瀝州,了解一下關於疫病的情況,至於救災的糧食和其他物質,可以隨後再到。你只需為我準備兩三駕結實的馬車,還有足夠的馬匹,再有少量補給就行。」

  「不瞞長公主,據奴才所知,眼下從江州到瀝州的主要幾條路都被山洪阻斷,當然也有其他的小路可走,只是須得繞遠,且不是多繞幾里地,而是得繞很大一個圈子,至少會比正常走大路去瀝州多花上五日時間。」

  「五日?」衛泱眉頭輕皺,「救災是很講究時效的事,能早到一刻是一刻。既然陸路不通,那就只能走水路了。可我聽說,眼下瀝州多地沿江的碼頭都已經被大水沖毀,即便我們乘船到了瀝州,恐怕也無法順利靠岸。」

  「回長公主,奴才命人探查得知,瀝州首府惠城的大碼頭雖然在大水中有損傷,但停泊幾艘大船還不成問題,長公主可走水路。」

  「看來是不得不走水路了。」衛泱嘆道,「以如今江上水流的緩急程度來看,走水路恐怕也不會太順利。我真恨不能生出一對翅膀飛去瀝州……罷了,既然只能走水路,那就走水路吧,走水路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一氣兒多帶著救災的物資。趙興,你立刻命人去張羅這件事,最遲兩日後,我一定要啟程出發。」

  趙興得令,立馬躬身應下,「奴才這就去安排。」

  「這陣子要辛苦你了。」

  「奴才如今也算半個嶺南人,是真心想為瀝州受災的百姓出份力。」

  「那小順和韓江那邊,也有勞你去知會一聲。還有,關於救災的事,一旦有進展,或是有什麼意外情況,你隨時都可以來見我。」

  趙興點頭,道了聲「奴才明白」,便忙著下去張羅諸事了。

  「長公主這才回來就又要走,奴婢心裡是真捨不得。」李娥幽幽道。

  「我心裡又何嘗捨得姑姑,姑姑放心,待我從瀝州回來以後,一定會在府上多住些日子。」

  「這聲放心本該奴婢與長公主說的,府上的事長公主就放心交給奴婢吧,還有您救回來的那兩個孩子,奴婢也會替您精心照料。」

  李娥這話可是說進了衛泱的心坎里,「不瞞姑姑,我此番前往瀝州,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兩個孩子。除了將他倆託付給姑姑,我再不放心交付給旁人。孩子年幼又生著病,若偶有調皮不聽話的時候,還要姑姑多擔待。」

  「長公主放心,奴婢定當不負所托。」話畢,李娥就沖衛泱和徐紫川各一禮,「長公主和徐郎中為救災的事連日勞心傷神,趁還沒出發,您二位能多歇一刻就多歇一刻,奴婢便不在此叨擾了。」

  衛泱點頭,「姑姑慢走,我倆會保重身子的。」

  李娥得了這話也沒再多言,便退身告辭了。

  送走李娥之後,衛泱大舒了口氣,沖徐紫川說:「去瀝州救災的事總算是敲定了,徐紫川,你果然沒誆我。」

  「怎麼,你原本還不信我?」

  「誰說我不信你,你可是我百用百靈的軍師呀。」

  「你有說好話奉承我的工夫,倒不如聽李姑姑的話好好去歇歇。眼下,你是能親自去瀝州救災了,可要是到了瀝州以後,你身子有任何不適,可別怪我立刻將你攆回江州來。」徐紫川說,無論口氣還是神情都不像是在開玩笑。

  衛泱知道徐紫川就是個言出必行的人,一旦她在瀝州有個頭疼腦熱,徐紫川絕對會立刻把她送回江州。

  她才不想被中途遣返呢,她一定得爭氣!

  「徐紫川你,別光說我,你也得好好保重自己的身子。治療疫病的事,可全都指望你了。」

  「你放心,我一定會拼勁全力,調製出最有效的化解疫病的藥方。」

  衛泱點頭,「你有這個覺悟和勁頭是好,不過你要切記,你要做的是盡力而不是拼命。徐紫川你得明白,有權將人遣送回江州的人不只你,還有我呢。你要是敢亂來,我也一樣會命人把你送回江州。」

  徐紫川得了這話,卻不急不躁,「衛泱,我是絕不會讓這種事發生的。」

  衛泱莞爾,「我也一樣。」

  ……

  第二日一大早,趙興就過來與衛泱商議有關調運救災糧食的事。

  江州是嶺南一帶有名的魚米之鄉,土地肥沃,物產豐饒。

  即便趕上年景不好的時候,比起旁的州郡,江州也是存糧富裕。

  去年風調雨順,江州存糧頗豐,雖不能說足夠拿去賑瀝州災,但也可解瀝州缺糧的燃眉之急。

  眼下,瀝州是需要大量的糧食來救災,但衛泱並未打算將江州的糧倉都掏空。

  至少要留出足夠的糧食來救濟那些從瀝州逃難過來的災民。

  再有,考慮到大災之後,會有不良商家哄抬糧價。

  她也要為江州當地的百姓留出足夠應對這種局面的糧食。

  如此一來,衛泱能調運的糧食就很有限了。

  衛泱便想著也從府上的糧庫里取些糧食拿去賑災。

  除了給府上的人留下足夠的口糧以外,其餘的存糧她願意全部捐出。

  衛泱並未覺得自己此舉有多麼的大方高尚。

  身為大夏的長公主,這是她應該做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