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黃怡雖然沒出過什麼遠門,也曉得京城極大。城南到城北,竟是走了不到半個時辰的路。她發現馬車停了下來,撩起帘子問道:「劉管事,到了?」

  劉管事挨著車夫,回過頭,說:「小芸姑娘先歇著吧,堵在胡同口處了。」

  「怎麼?」李小芸抬起頭,這才發現這條胡同里有兩戶人家。或者說,兩座分門的府邸。靠裡面的是寫著梁府,外面的門則沒有牌子。

  李蘭怕李小芸第一次去別人家做客丟了臉面,便叮囑劉管事和大丫頭嫣然陪著她來,順便叮囑其處事言行,不要再繡娘子比試前惹下沒必要的麻煩。

  嫣然扯了下李小芸的袖子,小聲說:「快別探頭,小心弄亂了髮髻。」

  李小芸一聽,立刻老實的回到原座位上。她今日輸了月牙髮髻,上面掛了一副滿複雜的頭飾,總有一種髮髻頂端的裝飾要掉下來的感覺。

  嫣然輕笑,道:「小芸姑娘莫緊張,牢固的很呢。我只是怕您把頭伸出去,那車帘子耷拉到姑娘頭上,才會亂了髮飾。」

  「恩恩,你說的有道理。」李小芸可受盡梳頭苦了。她以前不曾出席過這種貴人小姐們的宴會,今個是頭一次,黃怡又美其名曰給她接風,不鄭重的話怕丟了黃怡臉面。所以徐研姐姐和師傅親手幫他梳頭打扮,縫製好看的衣服。尤其是她束腰處的金色細線,來源自顧繡精華,李小芸想著早晚有一天要傳承顧繡,同師傅商量後,決定偷偷露一手,看是否有人識貨。

  李蘭之所以敢於如此,還要源於得知的一個消息。原來當年順手推舟設計顧家的那個夏樊之,興許是年老後回首往事時心底生出悔意,竟是幫顧家大房平反了。

  這位夏樊之是如今殿前大學士,皇帝心腹,礙於當年的文書案涉及先帝名譽,所以文書案並未被獲得平反。則是將先前文書上有辱先帝圖案的織繡者從原來顧家大房,變成了顧家五房。追根揭底,顧家五房想把大房扳倒,然後繼承顧繡傳承,所以故意陷害大房。

  去年年底,早已改名換姓的顧三娘子突然從番外歸來,借住西菩寺的主持情面,告到皇帝那裡。夏樊之曾經有心於三娘子,念著往日情分二話不說主動申請徹查此案。

  其實真相或許已經不再重要,反正物證人證全部是夏樊之一句話而已。

  如今顧三娘子已經年老色衰,她當初本被夏樊之救出來後,不甘心同仇人在一起,逃出京城。從漠北一路出關去了海外。後來因為一手好繡活倒也是活了下來。

  大黎第一寺廟西菩寺的前任主持退位後奔走四方傳教,於顧三娘子在關外重逢。他見此女心死如灰卻毅力堅定,處事淡定自然,卻又超脫,極具誦佛的潛質,希望她皈依佛門。西菩寺後山就有尼姑院,倒是不怕女眷無落腳之處。

  顧三娘心底始終對顧家大房的冤案耿耿於懷,便決定跟隨主持大師。日後圖謀為家族翻案。好在她一回來就獲得機會,最要緊的是夏樊之多年來已心生悔意,助她一臂之力。不過夏樊之為官多年,不可能把自己擱進去,主動審查此案,將自己摘乾淨後給了顧家五房一個斬立決。

  顧三娘正式皈依佛門,倒也無所謂五房結局。她只希望早已死無葬身之地的親人們可以回到顧氏祖堂,也算是了卻一樁心事。

  原本是接替大房的顧家傳承者,顧氏五房倒台了,那麼誰來繼續經營顧家繡坊?

  顧三娘思索後,考慮到大房子嗣死絕,便放言此次京城比試獲勝的一脈繼承顧繡。她手中尚有數本顧氏繡譜孤本,一併送給有潛質的顧家後人。這句話一時間在顧家掀起滔天巨浪。

  顧三娘甚至言明,不分嫡庶!

  當年害她全家的可是祖母嫡親的弟弟,所以如今她對嫡出子弟並無多大好感。倒是想藉機尋找出真正有天分的後輩來繼承顧繡,將死氣沉沉數年的顧繡發揚光大。

  夏樊之知道後給下面人打過招呼,務必給顧氏一族方便,根本不限制其參加單人比試的人數。

  這些內情還是隨同黃怡請帖一起送來的那封信函上所寫。想必是秦嬤嬤知曉她的身世,特意托人查好總結出來的。於是李蘭頓時對這次京城比試,有了其他心思。可惜礙於比試年齡的限制,她無法親自參加,便將這封信也拿給李小芸看了。

  李小芸立刻無比驚訝。她還和師傅嘮叨:「難怪總覺得黃怡姑娘身邊的秦嬤嬤待她可好了,竟是有這樣一層緣故。看來她怕是早就看出師傅所學繡法的來源。」

  李蘭點頭稱是。她從未在顧家成長,骨子裡對待顧氏二字並不深刻,反倒不如李家親近。可是娘親一輩子未能完成的心愿,她還是願意去努力爭取一下。歸根結底,這傳承本就是屬於她的,是別人搶走的東西。那麼如今憑實力奪回來,並無過錯。

  師徒倆人一合計,便有意不在藏拙,大大方方的推廣自個。而且,如今李蘭和李小芸所掌握的繡法也同一班顧繡有所不同,其中有兩個人的創意藏於其中,更像是一種結合了顧繡特點,又多了幾分新意的繡法。一時間,李小芸更加自信滿滿起來。

  李小芸的馬車等了一會,還不見動換,她閒來無事,忍不住問道:「劉管事,你清楚旁邊那戶人家是誰嘛?我前幾日同李蘭師傅看宅子,從未見過一個小胡同里弄兩個門面的宅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