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況且這份娃娃親的根由要追溯到祖父那一輩的交往。

  當年袁家老太君同季家老太君是摯友,一直想要做姻親,無奈袁老太君唯一的嫡女被皇帝指給鎮國公府世子爺,所以袁老太君才和老友定下外孫女結親的意願,並且交換信物,卻礙於當時李蜜兒的母親尚未生女,沒有定下是鎮國公府的哪位姑娘。

  後來李蜜兒同季家姐妹玩的好,大家就默認李蜜兒早晚是吏部尚書季大人的兒媳婦。

  兩年前,鎮國公府奪爵發配邊疆,京城的季大人並未送行,骨子裡怕是巴不得不認這門親事。

  袁氏早逝,為了不連累外祖母一家,李宛諾同李蜜兒並沒有同袁家太過親近往來,他們又都是喪母孤女,當年約定說的含糊不清,府里眼饞這門婚事兒的人也不少呢。

  如今府里人員構成是鎮國公爺膝下共有三個兒子,其中老二是庶出,但是二老爺膝下活下來的孩子最多。單是從京城抵達邊關阜陽郡的路上,就死了幾個哥兒。

  大房袁氏所出的孩子就是李宛諾和李蜜兒,曾經有過一個男孩叫做李若安,十四歲溺水而亡。繼室王氏所出兩個少爺,其中小一點的府上七少爺,也在抵達阜陽後風寒不止,昨天剛剛咽氣。

  李蜜兒渾身毛骨悚然,她排行老四,可見府里姑娘眾多,莫非這具身子死的當真蹊蹺?

  但是兇手是誰呢,李蜜兒真心不怕死,就怕死的太過痛苦,日夜提心弔膽什麼的太煩人了。在古代,人命如紙薄,出身決定一切。李蜜兒感覺忽的變得越發不好了……

  李宛諾帶著李蜜兒和兩個丫鬟直奔國公爺的書房。

  他們這處大院子是國公爺曾經的摯友暗中偷偷送給他們的。

  好在天高皇帝遠,邊關阜陽郡的土皇帝歐陽家似乎略感兔死狐悲,對鎮國公府李氏並無趕盡殺絕的意圖,所以一大家子生活上雖然同過去沒法比較,卻在住的方面並不覺得委屈。

  以至於各房還有心情彼此算計。

  李蜜兒感覺穿過了幾處拱門後又出了一個掛了鎖的大門,才抵達祖父的書房。

  古代人講究至孝,祖父怕是這府上最權威的存在吧。

  李宛諾在府里地位似乎很高,書房門口的管事對她特別恭敬,道:「大姑娘來啦。」

  李宛諾點了下頭,說:「煩請徐管事通報一下,四妹妹看過醫了,並無大事兒,所以我帶她過來給祖父請安。」

  徐管事福了個身子,轉過身離開,沒一會就接他們進了屋子。

  李蜜兒小心翼翼的打量四周,古色古香的房屋,除了字畫再無其他裝飾。遠處站在窗戶旁邊的老人身材中等,雪白色的頭髮稀稀疏疏的披在腦後,並未束起。

  作者有話要說:  歐陽穆和梁希宜的故事請看《重生之公府嫡女》。歐陽穆的前世是李若安。o(╯□╰)o

  ☆、內宅

  李蜜兒聽著祖父同大姐姐說話,大多數是府里開銷和日常用度,以及幾位少爺是否從軍的事兒,因為繼母王氏的不停折騰,府里管家大權目前在大姑娘李宛諾手裡。

  她小心翼翼的打量祖父,他看起來是一個乾淨儒雅的老人,面容慈祥。或許因為家裡有這麼一位老人在,所以在面臨大難的時候不是一盤散沙、

  祖父似乎對她感情淡淡的,唯獨同大姐姐說話時眼底才會流露出幾分真情實感,怕是大姐姐在祖父眼裡確實與眾不同。

  李蜜兒仔細回想大姐姐如今的處境,不由得對她又多了幾分佩服。作為大姐姐娘家的鎮國公府失去聖眷,倒台已經是必然結局,但是大姐姐是外嫁女,理論上是不應該有牽扯的,平西王府作為鎮國公府的姻親,不會輕易落井下石,否則以後如何在世家裡混呢?

  此時大姐姐主動要求和離,平西王府必然心懷感激,有台階可下,心裡還會對大姐姐有些覺得對不住吧。所以立刻備好和離文書,將嫁妝都返還歸府,也算是暗地裡拉扯曾經的鎮國公府一把。世人表面不說什麼,背後卻是道平西王府豁達,大姐姐識趣。

  若是此時大姐姐看不清楚形勢,繼續做她的世子妃,必然因為娘家的發配而在平西王府里行事艱難,就算她同平西王府世子,也抵不過歲月的腐蝕,現在疼愛姐姐的世子日後未必永遠鍾情於她,待祖父去世,鎮國公府的影子徹底消失於眾人心底,平西王府的主子們想要暗地裡弄死個兒媳婦實在簡單,豈不是順手拈來的事情嗎?

  李蜜兒望著對祖父侃侃而談的女人,眼睛始終是清澈明亮,還好大姐姐和離歸府,否則這古代的日子她怕是一天都呆不下去的。

  帶著嫁妝回來的大姐姐李宛諾打著是不舍娘家的旗號,府里上下不管是國公爺,還是幾位老太爺雖然心懷愧疚,卻不會輕易拒絕。

  此時,大姐姐的那些嫁妝是國公府東山再起的最後砝碼。

  李蜜兒暗道大姐姐好算計,而且白日裡還聽說姐姐曾提起什麼隋家姑娘看上姐夫,可見平西王府是想要攀上隋家這門親事兒,姐姐順其自然,急流勇退,真真是做的漂亮,獲得了兩家人的尊敬。

  祖父問了李蜜兒兩句,便不再想說關於她的話題。

  晚飯時候,李蜜兒正式見到府里所有的親戚,頓時頭腦發麻,恨不得找根筆來一一記下。難怪國公府落魄至此依然有骯髒齷齪的事兒時有發生,實在是因為家裡人太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