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第92章
村民們每天風雨無阻, 都會來山神廟拜拜,對著倪大夫的神像念叨幾句瑣碎,見著窩在她腳邊的小石像時,鄉親們也會把幾個小傢伙們捎上,碎碎念幾句。別看只是幾隻小動物, 可倪大夫養得好呢,又懂事又機靈乖巧的緊, 頗得大伙兒的歡喜。
太婆細心的觀察著,想看看, 香火對幾個小傢伙們會不會有所幫忙, 整個冬天過去, 一無所獲。倒也不見失落,甭管有沒有想, 想念是真的, 沒用也好有用也罷,總歸都會惦記牽掛著。
除幾個小傢伙外, 最讓她掛心的,還有熊崽崽和大熊, 不知是何原因, 它倆一直沒有出現, 是不是傷得重些?她懂得少, 也不知怎麼來想,沒個頭緒,能做的就是靜靜等待著, 有事沒事就到大殿裡對著倪大夫的神像念叨些零零碎碎。
大抵是聽她念叨的多,小梨樹果真沒有開花,一片片的小葉子,嫩嫩的綠色,相當的好看,透著股淡淡的草木香,太婆心裡歡喜,甚至好幾夜好幾夜都激動的睡不著覺,醒來就往大殿裡跑。
她在想啊,小梨樹能聽懂她的念叨,證明它是活著的,且靈性仍在。舊年幾個村子漚了特別多的肥,大半施在了山裡頭,今年春上又施了肥,山裡的花草樹木有了點小模樣,相信,再過一兩年,這座光禿禿的山就能恢復成以前的模樣。
以前的悠南山啊,不僅是她的想念,也是眾人的想念。
悠南山回來了,倪大夫還會遠麽?
時間緩緩悠悠的走進初夏,又是一年初夏,悠南山不見鬱鬱蔥蔥,卻也有抹淡綠,瞅著挺心曠神怡。
小梨樹長得挺好,枝繁葉茂,跟以前沒甚兩樣,太婆每天看著,都樂樂呵呵的,少數村民有了個新的習慣,從大殿裡出來後,還會到小梨樹跟前站站,說說話兒。
太婆是支持這種行為的,想起倪大夫曾說過。有村民對著小梨樹許願時,願力是落在她身上的。
積少成多,俱是好事哩。
自開春起,太婆就見了點精神勁頭,偶爾會進廚房張羅點吃的,小餅子蛋糕點心,村民們來山神廟祭拜,走時,她就會給每個都分上點。
藥房裡的藥丸藥粉等,都已經用光了。
她挺害怕,村民們會漸漸忘了倪大夫,怎麼辦呢,她就想了這麼個法子。這些小吃食,只有倪大夫會做,她過去經常幫著搭把手,看得多也會點皮毛,就是味道可能沒倪大夫做的那麼好。
平素村民們來茅屋裡看病就醫,或是閒話家常時,倪大夫都會拿出點自個做的吃物擺著。
說是吃物,不如說它就是個念想,太婆想用這些小吃物勾住鄉親們對倪大夫的想念,一日日的,不隨著時間的流逝淡忘她。
這麼做的效果還是挺明顯的,開春進初夏到深秋,又是一年春去秋來,山神廟卻依舊香火鼎盛,人來人往不見冷清。
深秋時節,山里光禿禿的,草木凋零樹葉枯黃,風輕輕一刮,就打著旋兒飄啊飄,落在不遠處的地上,來年啊,都是上好的肥。小梨樹一身綠綠的衣裳也落了個乾淨,太婆瞅著它略略見粗壯了些的枝椏,眉角眼梢都是笑。
往年便是大雪落個三天三夜,山裡的樹木也難得掉片葉子,這是不正常的,現在的山,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著,這才是正常的普通的一座山。
“太婆,小梨樹長得挺快啊,瞧瞧這小枝椏,又粗了圈呢。”過來的老婦,很是熟稔的說著話,還捏了把枝椏。“挺有力的,這小模樣,越來越像咱山里以前的老梨樹。”
老梨樹外面看著不顯,內里早已經枯透,春去秋來,它都是一個模樣,沒有絲毫變化,因為它死了。舊年夏天,落了場很大的暴風雨,老梨樹就倒了。梨樹屋的村民們,也沒拿著它當柴燒,而是搬進了山里,用它搭了個小房子,就在小梨樹的旁邊。餘下些邊邊角角的木料,大夥就各自留了塊拿回家裡擱著,這是幾百年的老樹啊,透著股淡淡的青木香,很好聞,放在枕頭旁,能睡個好覺。
太婆從原先的屋裡搬出來住進了小木房裡,小木房的隔壁就是葡萄架,幾株野葡萄也長了些葉子,沒有開花沒有結果,挺好的,來年應該會更好些。
山里早已沒有茅屋,隨著倪大夫的沉睡,茅屋也不見了。現在的山裡只有山神廟,太婆其實住不慣石頭屋子,她更喜歡茅屋,現在住著小木房,就顯得很親近喜愛,心口暖洋洋的,透著股舒暢。
“還早著哩,還得使勁的長長。”太婆說話的口吻,宛如在說自家的孩子,眉宇間透著股說不出的自豪感。“你家媳婦快生了吧?”
老婦樂呵呵的應著。“對呢,肚皮兒尖尖,准又是個男娃兒,也就是這兩三天的事兒,今個我想著就早點來廟裡拜拜的,跟倪大夫叨些瑣碎。”
“別抱太大的希望,還是早早的把接生婆請好,更妥當些。”太婆說得委婉。倪大夫這會是什麼情況,沒人知道,把希望寄在倪大夫身上,萬一真出了事……這人吶,就容易斗米恩,擔米仇。
太婆一直憂心著這岔兒,總會跟老江頭說說這方面,眾村長也會時常提醒著,倪大夫的情況特殊,到山神廟裡祭拜,別總求東求西的,多想想往日的情分的,這會兒,是該他們出力的時候。
一年兩年的沒什麼,三年四年呢,唉。
村民們每天風雨無阻, 都會來山神廟拜拜,對著倪大夫的神像念叨幾句瑣碎,見著窩在她腳邊的小石像時,鄉親們也會把幾個小傢伙們捎上,碎碎念幾句。別看只是幾隻小動物, 可倪大夫養得好呢,又懂事又機靈乖巧的緊, 頗得大伙兒的歡喜。
太婆細心的觀察著,想看看, 香火對幾個小傢伙們會不會有所幫忙, 整個冬天過去, 一無所獲。倒也不見失落,甭管有沒有想, 想念是真的, 沒用也好有用也罷,總歸都會惦記牽掛著。
除幾個小傢伙外, 最讓她掛心的,還有熊崽崽和大熊, 不知是何原因, 它倆一直沒有出現, 是不是傷得重些?她懂得少, 也不知怎麼來想,沒個頭緒,能做的就是靜靜等待著, 有事沒事就到大殿裡對著倪大夫的神像念叨些零零碎碎。
大抵是聽她念叨的多,小梨樹果真沒有開花,一片片的小葉子,嫩嫩的綠色,相當的好看,透著股淡淡的草木香,太婆心裡歡喜,甚至好幾夜好幾夜都激動的睡不著覺,醒來就往大殿裡跑。
她在想啊,小梨樹能聽懂她的念叨,證明它是活著的,且靈性仍在。舊年幾個村子漚了特別多的肥,大半施在了山裡頭,今年春上又施了肥,山裡的花草樹木有了點小模樣,相信,再過一兩年,這座光禿禿的山就能恢復成以前的模樣。
以前的悠南山啊,不僅是她的想念,也是眾人的想念。
悠南山回來了,倪大夫還會遠麽?
時間緩緩悠悠的走進初夏,又是一年初夏,悠南山不見鬱鬱蔥蔥,卻也有抹淡綠,瞅著挺心曠神怡。
小梨樹長得挺好,枝繁葉茂,跟以前沒甚兩樣,太婆每天看著,都樂樂呵呵的,少數村民有了個新的習慣,從大殿裡出來後,還會到小梨樹跟前站站,說說話兒。
太婆是支持這種行為的,想起倪大夫曾說過。有村民對著小梨樹許願時,願力是落在她身上的。
積少成多,俱是好事哩。
自開春起,太婆就見了點精神勁頭,偶爾會進廚房張羅點吃的,小餅子蛋糕點心,村民們來山神廟祭拜,走時,她就會給每個都分上點。
藥房裡的藥丸藥粉等,都已經用光了。
她挺害怕,村民們會漸漸忘了倪大夫,怎麼辦呢,她就想了這麼個法子。這些小吃食,只有倪大夫會做,她過去經常幫著搭把手,看得多也會點皮毛,就是味道可能沒倪大夫做的那麼好。
平素村民們來茅屋裡看病就醫,或是閒話家常時,倪大夫都會拿出點自個做的吃物擺著。
說是吃物,不如說它就是個念想,太婆想用這些小吃物勾住鄉親們對倪大夫的想念,一日日的,不隨著時間的流逝淡忘她。
這麼做的效果還是挺明顯的,開春進初夏到深秋,又是一年春去秋來,山神廟卻依舊香火鼎盛,人來人往不見冷清。
深秋時節,山里光禿禿的,草木凋零樹葉枯黃,風輕輕一刮,就打著旋兒飄啊飄,落在不遠處的地上,來年啊,都是上好的肥。小梨樹一身綠綠的衣裳也落了個乾淨,太婆瞅著它略略見粗壯了些的枝椏,眉角眼梢都是笑。
往年便是大雪落個三天三夜,山裡的樹木也難得掉片葉子,這是不正常的,現在的山,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著,這才是正常的普通的一座山。
“太婆,小梨樹長得挺快啊,瞧瞧這小枝椏,又粗了圈呢。”過來的老婦,很是熟稔的說著話,還捏了把枝椏。“挺有力的,這小模樣,越來越像咱山里以前的老梨樹。”
老梨樹外面看著不顯,內里早已經枯透,春去秋來,它都是一個模樣,沒有絲毫變化,因為它死了。舊年夏天,落了場很大的暴風雨,老梨樹就倒了。梨樹屋的村民們,也沒拿著它當柴燒,而是搬進了山里,用它搭了個小房子,就在小梨樹的旁邊。餘下些邊邊角角的木料,大夥就各自留了塊拿回家裡擱著,這是幾百年的老樹啊,透著股淡淡的青木香,很好聞,放在枕頭旁,能睡個好覺。
太婆從原先的屋裡搬出來住進了小木房裡,小木房的隔壁就是葡萄架,幾株野葡萄也長了些葉子,沒有開花沒有結果,挺好的,來年應該會更好些。
山里早已沒有茅屋,隨著倪大夫的沉睡,茅屋也不見了。現在的山裡只有山神廟,太婆其實住不慣石頭屋子,她更喜歡茅屋,現在住著小木房,就顯得很親近喜愛,心口暖洋洋的,透著股舒暢。
“還早著哩,還得使勁的長長。”太婆說話的口吻,宛如在說自家的孩子,眉宇間透著股說不出的自豪感。“你家媳婦快生了吧?”
老婦樂呵呵的應著。“對呢,肚皮兒尖尖,准又是個男娃兒,也就是這兩三天的事兒,今個我想著就早點來廟裡拜拜的,跟倪大夫叨些瑣碎。”
“別抱太大的希望,還是早早的把接生婆請好,更妥當些。”太婆說得委婉。倪大夫這會是什麼情況,沒人知道,把希望寄在倪大夫身上,萬一真出了事……這人吶,就容易斗米恩,擔米仇。
太婆一直憂心著這岔兒,總會跟老江頭說說這方面,眾村長也會時常提醒著,倪大夫的情況特殊,到山神廟裡祭拜,別總求東求西的,多想想往日的情分的,這會兒,是該他們出力的時候。
一年兩年的沒什麼,三年四年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