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蕭恪不愧是當皇帝的人,不像她,最多的是話本,還全都很俗套,蕭恪那一大堆書都是正經書,從文賦到軍術,就連不那麼嚴肅的書也是遊記。
可不能小看遊記,這些遊記記載著這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對於遠在京城的皇帝陛下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了解自己國家的方式。
蕭恪啊蕭恪,別看著在某些事情上臭不要臉,做起皇帝來,還是很出色的。
蘇清意緩慢地翻著遊記,手指撫摸過蕭恪用筆寫下的批註,流露出她自己都不曾察覺到的笑意。
屋內炭火炸著零碎細小的火星,屋外冰雪琉璃。
風雪卷上樹梢屋頂,留白於長天之下。
蕭恪在換下一本奏摺時抬頭,見蘇清意正看得專注,這一眼,落定結果。
作者有話說:
第81章 新年
眼瞧著就到了年底, 朝中封筆,家家戶戶都要開始過年了。
蘇清意是個講究的人,但不是一個鋪張浪費的人, 這新年要掛的燈籠她都是用的尋常宮燈, 和先帝時奢華地用上好的絲帛來做的宮燈完全不同。
燈而已,除了裝飾,更大的用處是給人照明,哪裡就值得將那麼昂貴的絲帛用到燈上來, 蘇清意查看宮中帳本時, 見到了這些離譜的支出, 直搖頭, 難怪先帝能將大渝那麼多代明君給積攢下來的家業敗光, 他簡直是無一處不浪費。
國庫里沒多少銀子, 蕭恪此時還沒有動太多人, 所以明面上的銀子根本就拿不出, 至於私庫……那倒是挺多的,可是蕭恪不讓蘇清意用。
蕭恪在燕北的那個銀礦出產的銀子除了還給蘇清意的那幾十萬兩之外,剩下的也都會充入國庫當中, 以備不時之需,只是現在還沒有到時候。
「誰將民脂民膏吃進去的, 誰就得給我老老實實地吐出來, 少一兩銀子都不行。」蕭恪可不是什麼會寬恕蛀蟲的人。
蘇清意很是認同蕭恪的想法, 在夫妻二人一合計, 乾脆把除夕宮宴的規格又給降低了不少,讓有些人親眼看看, 大渝到底被糟踐了多少。
雖然有的人也只會抱怨蕭恪這個皇帝小氣, 而不是想到為什麼沒有銀子, 但對於蕭恪來說,能收拾某些人一把就足夠了。
除夕宮宴這一天,兩位皇太后也都是要出席的,還有留在宮中養老的太妃們。
蕭恪是位仁慈的君主,他既不讓先帝那些沒有孕育後嗣的妃子去給先帝這麼個糟老頭子殉葬,也沒有將她們送去廟裡出嫁,願意留在皇宮裡的他就出點銀子養著,不用爭寵爭富貴,有蘇清意在也無人敢剋扣她們的份例,過得還算能很不錯的。
兩位太后也都是很好的人,不會因為她們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后就為難那些妃嬪,反而關係比先帝活著時和諧多了。
蘇清意就曾親眼見過兩位皇太后帶著太妃們玩各種遊戲。
只不過有的太妃也不喜歡這種場面,她們便不會出席,愛熱鬧一些的才會過來。
今天從蘇清意這個皇后到那些養老的太妃全都穿著新做的衣裳,戴著新打造的首飾,一個比一個光鮮亮麗,在宴席上自顧自地玩得很是開心。
蘇清意還把小晚晚也給帶了出來,小晚晚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人,沒有受到驚嚇,反倒是睜著自己亮晶晶的大眼睛到處看。
在蘇清意的安排下,這次除夕宮宴對比先帝時的簡陋了很多,氣氛卻和諧了不少,你來我往的,推杯換盞,也是熱鬧。
也不是全然是和諧的,太尉就板著一張臉,張靈乖巧地坐在父親身邊,但是也沒有過多關注自己的父親,喝悶酒也不勸,父女二人之間出了難以彌補的裂縫。
酒過三巡,氣氛到了最熱烈的時候,蕭恪屏退了在宮宴上奏樂的宮人,示意寧福宣讀詔書。
是冊封張靈為洛寧郡主的詔書。
還有一道給張靈和鄭余陽賜婚的詔書。
皇帝賜婚是無上榮寵,得皇帝賜婚者,就是再不願意也只能領旨謝恩,而張靈和鄭余陽的感情甚好,這道賜婚詔書也算是一種祝福。
寧福攤開詔書,朗聲宣讀,叫張靈去接旨。
張靈走到了中央跪下:「臣女接旨。」
寧福照著宣讀了蕭恪對張靈品性的讚美,最後一句才是冊封張靈為洛寧郡主。
這麼一道冊封的詔書,炸得眾人議論紛紛。
蘇清意抽空看了一眼太尉的臉色,不怎麼好看,泛著鐵青,仰頭就是一口酒悶了下去。
她與太尉不熟,接觸極少,因而並不了解太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只是瞧著他不為自己女兒賀的模樣,蘇清意很難對這個人有好印象。
他能當上太尉,是因為他憨厚老實,不通人情世故,可為官者,哪能不通曉人情世故呢?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真君子,太尉此人,在她眼裡就是愚蠢。
要知道魯才盛犯上作亂,太尉可沒有出力平叛,若不是蘇清意反應得及時,加上蕭恪回來得也及時,這京城的血都還要多淌上幾天。
堂堂太尉,如此失職,蕭恪已然是很能忍才沒有直接免了他的官職。
想到這裡,蘇清意驀地頓住,以蕭恪的性子來說,就算是看在張氏的面子上,也不會讓太尉好過,可蕭恪並未對太尉真的做些什麼,這便不對勁了,蕭恪這人可沒那麼大氣。
看著下方伸手接過聖旨的張靈,蘇清意又明白了。
可不能小看遊記,這些遊記記載著這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對於遠在京城的皇帝陛下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了解自己國家的方式。
蕭恪啊蕭恪,別看著在某些事情上臭不要臉,做起皇帝來,還是很出色的。
蘇清意緩慢地翻著遊記,手指撫摸過蕭恪用筆寫下的批註,流露出她自己都不曾察覺到的笑意。
屋內炭火炸著零碎細小的火星,屋外冰雪琉璃。
風雪卷上樹梢屋頂,留白於長天之下。
蕭恪在換下一本奏摺時抬頭,見蘇清意正看得專注,這一眼,落定結果。
作者有話說:
第81章 新年
眼瞧著就到了年底, 朝中封筆,家家戶戶都要開始過年了。
蘇清意是個講究的人,但不是一個鋪張浪費的人, 這新年要掛的燈籠她都是用的尋常宮燈, 和先帝時奢華地用上好的絲帛來做的宮燈完全不同。
燈而已,除了裝飾,更大的用處是給人照明,哪裡就值得將那麼昂貴的絲帛用到燈上來, 蘇清意查看宮中帳本時, 見到了這些離譜的支出, 直搖頭, 難怪先帝能將大渝那麼多代明君給積攢下來的家業敗光, 他簡直是無一處不浪費。
國庫里沒多少銀子, 蕭恪此時還沒有動太多人, 所以明面上的銀子根本就拿不出, 至於私庫……那倒是挺多的,可是蕭恪不讓蘇清意用。
蕭恪在燕北的那個銀礦出產的銀子除了還給蘇清意的那幾十萬兩之外,剩下的也都會充入國庫當中, 以備不時之需,只是現在還沒有到時候。
「誰將民脂民膏吃進去的, 誰就得給我老老實實地吐出來, 少一兩銀子都不行。」蕭恪可不是什麼會寬恕蛀蟲的人。
蘇清意很是認同蕭恪的想法, 在夫妻二人一合計, 乾脆把除夕宮宴的規格又給降低了不少,讓有些人親眼看看, 大渝到底被糟踐了多少。
雖然有的人也只會抱怨蕭恪這個皇帝小氣, 而不是想到為什麼沒有銀子, 但對於蕭恪來說,能收拾某些人一把就足夠了。
除夕宮宴這一天,兩位皇太后也都是要出席的,還有留在宮中養老的太妃們。
蕭恪是位仁慈的君主,他既不讓先帝那些沒有孕育後嗣的妃子去給先帝這麼個糟老頭子殉葬,也沒有將她們送去廟裡出嫁,願意留在皇宮裡的他就出點銀子養著,不用爭寵爭富貴,有蘇清意在也無人敢剋扣她們的份例,過得還算能很不錯的。
兩位太后也都是很好的人,不會因為她們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后就為難那些妃嬪,反而關係比先帝活著時和諧多了。
蘇清意就曾親眼見過兩位皇太后帶著太妃們玩各種遊戲。
只不過有的太妃也不喜歡這種場面,她們便不會出席,愛熱鬧一些的才會過來。
今天從蘇清意這個皇后到那些養老的太妃全都穿著新做的衣裳,戴著新打造的首飾,一個比一個光鮮亮麗,在宴席上自顧自地玩得很是開心。
蘇清意還把小晚晚也給帶了出來,小晚晚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人,沒有受到驚嚇,反倒是睜著自己亮晶晶的大眼睛到處看。
在蘇清意的安排下,這次除夕宮宴對比先帝時的簡陋了很多,氣氛卻和諧了不少,你來我往的,推杯換盞,也是熱鬧。
也不是全然是和諧的,太尉就板著一張臉,張靈乖巧地坐在父親身邊,但是也沒有過多關注自己的父親,喝悶酒也不勸,父女二人之間出了難以彌補的裂縫。
酒過三巡,氣氛到了最熱烈的時候,蕭恪屏退了在宮宴上奏樂的宮人,示意寧福宣讀詔書。
是冊封張靈為洛寧郡主的詔書。
還有一道給張靈和鄭余陽賜婚的詔書。
皇帝賜婚是無上榮寵,得皇帝賜婚者,就是再不願意也只能領旨謝恩,而張靈和鄭余陽的感情甚好,這道賜婚詔書也算是一種祝福。
寧福攤開詔書,朗聲宣讀,叫張靈去接旨。
張靈走到了中央跪下:「臣女接旨。」
寧福照著宣讀了蕭恪對張靈品性的讚美,最後一句才是冊封張靈為洛寧郡主。
這麼一道冊封的詔書,炸得眾人議論紛紛。
蘇清意抽空看了一眼太尉的臉色,不怎麼好看,泛著鐵青,仰頭就是一口酒悶了下去。
她與太尉不熟,接觸極少,因而並不了解太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只是瞧著他不為自己女兒賀的模樣,蘇清意很難對這個人有好印象。
他能當上太尉,是因為他憨厚老實,不通人情世故,可為官者,哪能不通曉人情世故呢?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真君子,太尉此人,在她眼裡就是愚蠢。
要知道魯才盛犯上作亂,太尉可沒有出力平叛,若不是蘇清意反應得及時,加上蕭恪回來得也及時,這京城的血都還要多淌上幾天。
堂堂太尉,如此失職,蕭恪已然是很能忍才沒有直接免了他的官職。
想到這裡,蘇清意驀地頓住,以蕭恪的性子來說,就算是看在張氏的面子上,也不會讓太尉好過,可蕭恪並未對太尉真的做些什麼,這便不對勁了,蕭恪這人可沒那麼大氣。
看著下方伸手接過聖旨的張靈,蘇清意又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