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真不愧是自己的女兒,眼光也要高上許多。
只是成事的話,這酒樓的生意還是要靠自己忙活了。
婉繡牽住康熙袖口,「咱們去哪兒?」
康熙任由她動作,腦袋偏了偏,「你愛聽書,不若去茶樓?」
方才只是打探消息,隨意點了一壺小酒,讓敢怒不敢言的小二很是狐疑的看了兩眼。眼見婉繡對女兒婚姻大事看得極開,腹中空空的康熙自然不能委屈了自己。婉繡難得出門,自然是不想這麼快回去的。
不過看著身側人,她由衷嘆息,她以前總覺得這個男人不大重要。尤其是孩子出生後,以後愈發不能指望。
不想孩子一個比一個跑的遠,成家立業後都不再是當年在她膝下賣乖的孩子。兜頭轉了半輩子,還是自己選的人能夠作陪。
真是造孽。
婉繡面上不顯,隨著身邊的老北京去了茶樓。
世人都覺得皇上一輩子都住在宮裡,輕易是不能出行的。婉繡以前也這麼想,不過這麼多年看著他微服私訪,連自己都有幸同行,也轉了念頭,甚至覺得隨著他走才安生可靠。
茶樓有一上等包間,二樓正中,恰恰比台子高一截兒,聽著敞亮的說書聲再望至樓台窗外,也是一番難得享受的美事。
婉繡端著一小碗堅果,一聲響板敲亮,故事便說了起來。
說書人似乎是茶樓名角兒,很受追捧。滿場的客人聞聲啞靜,捧著的茶碗沒有挪動,就這麼支著耳朵看著他說那京中之事。
「這人擅說常事,京中但凡有意思的,縱是皇親貴胄都讓他巧舌如簧說一遍。偏他說的有意思,大伙兒都愛聽。」
康熙喜滋滋的介紹,頗有些與有同焉的味道。婉繡覺得好笑,「爺常來聽?」
「那是!」康熙搖了搖扇,「上回爺打賞了銀子,這先生覺得多了,非要上來再說個段子才肯收下。」
「多少?」
婉繡一句話,康熙落一句,「十兩。」
十兩銀子在紙醉金迷的京城,並不算什麼。有些場合,更覺得錢拿著燒手,五十兩一百兩的數不勝數。想當年她隨著微服私訪,一家花樓清倌初夜的底價就是二十兩。
婉繡啞然。
魏珠上前道,「這位先生記掛當今勤儉節約之德,故而有個規矩,每人每日賞銀不可多餘一兩。」
婉繡去看底下滿滿當當的桌子,「怪不得進來時覺得人好多,不過這麼多桌,店家也賺了不少。」
引得宮裡的大爺都出來,可見也是一個風光人物不是?
「夫人不知,先生已經讓店家將桌子減少,也允可在下面設了能讓貧家人來看的台子。上回來和爺勸說後,用余的銀兩倒給了店家去。」
看來店家是真的賺了。
窮苦人家,十兩銀子能過兩年了。不說全部,給了一半那也是不錯的進項。婉繡一時出了神,待聽到鼓掌叫好聲時,回過神來已經不曉得先生說了什麼。不過康熙是笑著的,神情專注。
婉繡認真去聽,才得知才離開的胤禛和留下來收尾的胤䄉兩人在京中追趕官員銀錢的事情。
「這件事也敢說?」
「這是好事,怎麼不敢?」
本來呢喃一句,卻讓康熙聽見了,連忙幫著說話,也不知道面上的笑意是為的先生還是兒子。前段時間胤禛將史上冷麵王的名聲給婉繡新鮮表現了一遍,並且聲名遠揚,首當其衝的擼著袖子將自家兄弟翻了個底朝天。胤䄉那樣的性子,逼著砸鍋賣鐵,就在門前打了一架。
好在都是高官貴族之地,平常人等都沒看到,不過陣仗不小,自然也讓眾人知曉。
誰曉得隔了半個月,阿哥們的家抄完了,胤禛和胤䄉兩人沒由頭的來了別致的兄弟情,手挽手的一同把刀斧對向對他們笑話的鄰里親戚和高官家中。一個悶頭干,一個不怕事,看到自家裡被掏了半截的鬱悶都拋灑出去。兩人越做越熱情,尤其是那些上摺子的,前一天遞上去沒等到上朝進言,次日家底就翻的一乾二淨。
這樣的事情傳遍大街小巷,熱議鼎沸,可惜無人戲言,因而有膽子的那個就顯得別具一格。
說書先生手撫長須,緩緩說道,「咱們的四爺鐵面無私,十爺藝高膽大,兩人齊身行至太常寺少卿……」
婉繡聽了半個時辰的書,景色沒看到,幾乎都笑了過去。等到康熙打賞時,婉繡特意數了人頭,也賞了二兩下去,「爺下回來也帶上我。」
「好。」
兩人漫步而行,並不慌著回去。路過好看的一些擺設首飾,婉繡還會駐步停留。康熙作勢要給她買,婉繡笑著連忙把銀子搶了,「我都什麼年紀了!」
「誒,那就不許買了?」
擺攤的店家看著兩人,「兩位,還買不買?」
眼見著婉繡將銀子放進自己的錢袋裡,康熙眼角掠過幾個年輕人同行的熱鬧,心裡一動將扇子向婉繡搖了搖,「這位夫人,不知夫許何家?」
婉繡心領神會的指道,「街頭的吳家,你問來做什麼?」
「夫人年輕,又生的花容月貌,自然是心有嚮往,叫人去你家提親。」
婉繡嬌笑,「你喚我夫人,怎麼還說要提親?」
「夫人嫁去吳家又如何?爺出身覺羅氏,以夫人美貌,跟著爺才是應該的。」
一邊聽的嘴巴囁嚅著要罵人的店家登時氣歪了鼻子,臉上說不是怒不是,只能悶頭將方才的簪子收了起來,再別過頭向著路邊的行人大聲叫賣起來,「新制的纏絲簪子,爺們都來看看瞧瞧!」
只是成事的話,這酒樓的生意還是要靠自己忙活了。
婉繡牽住康熙袖口,「咱們去哪兒?」
康熙任由她動作,腦袋偏了偏,「你愛聽書,不若去茶樓?」
方才只是打探消息,隨意點了一壺小酒,讓敢怒不敢言的小二很是狐疑的看了兩眼。眼見婉繡對女兒婚姻大事看得極開,腹中空空的康熙自然不能委屈了自己。婉繡難得出門,自然是不想這麼快回去的。
不過看著身側人,她由衷嘆息,她以前總覺得這個男人不大重要。尤其是孩子出生後,以後愈發不能指望。
不想孩子一個比一個跑的遠,成家立業後都不再是當年在她膝下賣乖的孩子。兜頭轉了半輩子,還是自己選的人能夠作陪。
真是造孽。
婉繡面上不顯,隨著身邊的老北京去了茶樓。
世人都覺得皇上一輩子都住在宮裡,輕易是不能出行的。婉繡以前也這麼想,不過這麼多年看著他微服私訪,連自己都有幸同行,也轉了念頭,甚至覺得隨著他走才安生可靠。
茶樓有一上等包間,二樓正中,恰恰比台子高一截兒,聽著敞亮的說書聲再望至樓台窗外,也是一番難得享受的美事。
婉繡端著一小碗堅果,一聲響板敲亮,故事便說了起來。
說書人似乎是茶樓名角兒,很受追捧。滿場的客人聞聲啞靜,捧著的茶碗沒有挪動,就這麼支著耳朵看著他說那京中之事。
「這人擅說常事,京中但凡有意思的,縱是皇親貴胄都讓他巧舌如簧說一遍。偏他說的有意思,大伙兒都愛聽。」
康熙喜滋滋的介紹,頗有些與有同焉的味道。婉繡覺得好笑,「爺常來聽?」
「那是!」康熙搖了搖扇,「上回爺打賞了銀子,這先生覺得多了,非要上來再說個段子才肯收下。」
「多少?」
婉繡一句話,康熙落一句,「十兩。」
十兩銀子在紙醉金迷的京城,並不算什麼。有些場合,更覺得錢拿著燒手,五十兩一百兩的數不勝數。想當年她隨著微服私訪,一家花樓清倌初夜的底價就是二十兩。
婉繡啞然。
魏珠上前道,「這位先生記掛當今勤儉節約之德,故而有個規矩,每人每日賞銀不可多餘一兩。」
婉繡去看底下滿滿當當的桌子,「怪不得進來時覺得人好多,不過這麼多桌,店家也賺了不少。」
引得宮裡的大爺都出來,可見也是一個風光人物不是?
「夫人不知,先生已經讓店家將桌子減少,也允可在下面設了能讓貧家人來看的台子。上回來和爺勸說後,用余的銀兩倒給了店家去。」
看來店家是真的賺了。
窮苦人家,十兩銀子能過兩年了。不說全部,給了一半那也是不錯的進項。婉繡一時出了神,待聽到鼓掌叫好聲時,回過神來已經不曉得先生說了什麼。不過康熙是笑著的,神情專注。
婉繡認真去聽,才得知才離開的胤禛和留下來收尾的胤䄉兩人在京中追趕官員銀錢的事情。
「這件事也敢說?」
「這是好事,怎麼不敢?」
本來呢喃一句,卻讓康熙聽見了,連忙幫著說話,也不知道面上的笑意是為的先生還是兒子。前段時間胤禛將史上冷麵王的名聲給婉繡新鮮表現了一遍,並且聲名遠揚,首當其衝的擼著袖子將自家兄弟翻了個底朝天。胤䄉那樣的性子,逼著砸鍋賣鐵,就在門前打了一架。
好在都是高官貴族之地,平常人等都沒看到,不過陣仗不小,自然也讓眾人知曉。
誰曉得隔了半個月,阿哥們的家抄完了,胤禛和胤䄉兩人沒由頭的來了別致的兄弟情,手挽手的一同把刀斧對向對他們笑話的鄰里親戚和高官家中。一個悶頭干,一個不怕事,看到自家裡被掏了半截的鬱悶都拋灑出去。兩人越做越熱情,尤其是那些上摺子的,前一天遞上去沒等到上朝進言,次日家底就翻的一乾二淨。
這樣的事情傳遍大街小巷,熱議鼎沸,可惜無人戲言,因而有膽子的那個就顯得別具一格。
說書先生手撫長須,緩緩說道,「咱們的四爺鐵面無私,十爺藝高膽大,兩人齊身行至太常寺少卿……」
婉繡聽了半個時辰的書,景色沒看到,幾乎都笑了過去。等到康熙打賞時,婉繡特意數了人頭,也賞了二兩下去,「爺下回來也帶上我。」
「好。」
兩人漫步而行,並不慌著回去。路過好看的一些擺設首飾,婉繡還會駐步停留。康熙作勢要給她買,婉繡笑著連忙把銀子搶了,「我都什麼年紀了!」
「誒,那就不許買了?」
擺攤的店家看著兩人,「兩位,還買不買?」
眼見著婉繡將銀子放進自己的錢袋裡,康熙眼角掠過幾個年輕人同行的熱鬧,心裡一動將扇子向婉繡搖了搖,「這位夫人,不知夫許何家?」
婉繡心領神會的指道,「街頭的吳家,你問來做什麼?」
「夫人年輕,又生的花容月貌,自然是心有嚮往,叫人去你家提親。」
婉繡嬌笑,「你喚我夫人,怎麼還說要提親?」
「夫人嫁去吳家又如何?爺出身覺羅氏,以夫人美貌,跟著爺才是應該的。」
一邊聽的嘴巴囁嚅著要罵人的店家登時氣歪了鼻子,臉上說不是怒不是,只能悶頭將方才的簪子收了起來,再別過頭向著路邊的行人大聲叫賣起來,「新制的纏絲簪子,爺們都來看看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