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還想更衣?
奴才眉毛剛挑起,便聽主子應下,「好,就給你將功補過的機會。」
太監聞言微微抬頭,他笑著將端盤遞到了那奴才的手上,「奴才要給十四爺更衣,還請這位小哥走一趟膳房,免得又錯點,壞了十四爺的興致。」
這麼一鬧,哪裡還有興致?
可太監姿態過足,那奴才不蠢,看了主子一眼後便接著端盤走出去了。
胤禵回了自己的房中,他張開臂膀看著那太監手腳輕快的給他更衣。這人雖然臉生,手腳卻不像是做粗活的,細緻的系上玉佩香囊後,太監臨走前道,「娘娘還特意吩咐奴才來轉告,說十四爺孝順,今兒個娘娘不得空,所以十四爺就不必去了。免得和十二格格一樣,過了去又捨不得走,愣是跪在院子裡等著娘娘回去呢。」
原本打量著太監,還琢磨著事兒的胤禵聽著太監這麼顛倒黑白的一通話,頓時瞪了兩眼,「你說什麼?」
「娘娘就怕您也去撲空,又實心要孝敬,叫奴才轉告十四爺今日不用去秋水閣了。」
額吉若是有事,自然會有人來吩咐。尤其是近日裡,他常常都被知會說她無空……
眾人皆知,額吉少有動怒,也少出門子。雖然說出了宮不一樣,但汗阿瑪允額吉自主出宮,自然就不會對暢春園那麼稀罕了。既然不稀罕,天又熱,又為何要出門去?還丟個人過來不陰不陽的說話,想到這太監潑過來的菜湯,他心裡一沉,「你方才說,十二格格還在院子裡跪著?」
「是。」
那太監話音一落,胤禵便擦身而過。他走得快,心裡著急,看著這太監也有些火氣。可這些話是額吉傳的,他只能重重的撞了小太監一下。
見他躺在地上,心裡才舒暢一些。
額吉不會將十二姐置之不理,胤禵猜想行宮裡無人知道這事,但是想到不久前的事情,自然就慌了神。不過人走到了半路,又將腳向一轉去了澹寧居。
荷花池畔,木舟游伐。
避暑山莊裡縱是再悶熱的天氣,總是涼爽幾分,更何況是池畔邊上。
柳樹成蔭,垂條盪池,吹散人心裡沉悶,自然心情好了許多,紛紛帶笑。
剛餵過魚食的太后環伺四周,指著舟上漁民扮相的人,「後面那朵。」
「哪朵?」
舟上著著淺色短衣常服的王氏抬起頭上的尖帽,她撐著船邊,稍稍起身探頭去看。一側把著船槳的瓜爾佳氏坐的矮,只能跟著問,「要不要我划過去?」
船頭的船夫看向王氏。
太后興致好,站在涼亭里指揮了起來。幾人樂不思蜀的忙活著,讓一側掰蓮蓬的婉繡忍俊不禁,「我這剝的手都疼了,太后且歇著吧。」
既然要吃蓮子,那就要新鮮著來。太后眼看著王氏要摘了她指的那朵,這才笑著回身坐下來,「叫你去摘你不肯,偏偏你又愛吃這一口,人家和嬪臉都曬紅了。」
瓜爾佳氏戴著尖帽,這會兒舟上微風輕拂,怎麼會臉紅?壓根就是很享受的樣子,就算婉繡不說吃蓮子,她也會琢磨些別的事情來。不顧聽了婉繡一提,她和王氏就手牽手的去換衣裳忙活去了。
瞧那模樣,多自在歡暢。
婉繡莞爾,「太后說得和嬪都成了小可憐了。」
「可不是被你使喚得可憐,偏偏她還就聽你的。」
太后朝著婉繡笑,皇上不喜歡結黨營私,她也不喜歡宮裡抱團爭鬥。但是宮裡頭沒理由個個都井水不犯河水,盡然都是淡水之交,豈不是都是仙女了?想當年先帝獨愛一女時,滿宮蒙古嬪妃議論沸鼎,紛紛看其不慣。先帝不愛什麼,由當年的靜妃為首個個就愛做什麼。反骨刺人,她能過到如今的好日子,靠的就是柔順聽話。
可柔順,不代表沒有脾性,沒有盤算。
婉繡聞言只是抿唇笑,她方才手下不停,蓮子早就撥了一碟子出來。眼看著差不多了,便吩咐奴才拿去,「太后牙口不好,晚些叫奴才們挑著去煮甜湯喝。」
「好,總不能叫哀家空手回去。」太后似乎又想到了什麼,連著道,「果糖那丫頭沒來,你可要給她留些。」
「有太后您老人家發話,自然不能少了。」
說到疼愛的孫女,太后臉上的笑更是止不住。孫子孫女許多,她疼愛的便是那麼幾個。果糖是德貴妃的么女,更是她喜愛的最幼的孫女,古靈精怪的,嘴巴又甜。這孩子貼心,太后自然就掛念幾分,「素日裡她最纏你,哀家還想著出宮來她該樂不思蜀了。怎麼這半月,連著請安都匆忙了?」
「這丫頭前些日子說要自制顏料作丹青,每日請安都著急慌張,奴才也不知道她忙什麼。」
「年輕丫頭都是這樣,不過哀家那會兒是帶著姐妹們到處跑,連著阿瑪都管不住。」
婉繡常來請安,就是喜歡聽太后心情好說故事。她老人家如今雍容端莊,想當年她也是整日裡打馬的無憂少女,草原上的自在和有趣必然比宮裡多多了。
太后看著眼前人神色里儘是期盼,她笑呵呵的看著遠處走近來的兩人,悠悠啟唇說起了往年舊事。王氏和瓜爾佳氏攜手而來,也都笑著合在一處。
待到用膳的時候,婉繡陪著用完才姍姍而歸。
回去的路上,婉繡探著耳朵去聽,果不其然聽到一些風聲。
奴才眉毛剛挑起,便聽主子應下,「好,就給你將功補過的機會。」
太監聞言微微抬頭,他笑著將端盤遞到了那奴才的手上,「奴才要給十四爺更衣,還請這位小哥走一趟膳房,免得又錯點,壞了十四爺的興致。」
這麼一鬧,哪裡還有興致?
可太監姿態過足,那奴才不蠢,看了主子一眼後便接著端盤走出去了。
胤禵回了自己的房中,他張開臂膀看著那太監手腳輕快的給他更衣。這人雖然臉生,手腳卻不像是做粗活的,細緻的系上玉佩香囊後,太監臨走前道,「娘娘還特意吩咐奴才來轉告,說十四爺孝順,今兒個娘娘不得空,所以十四爺就不必去了。免得和十二格格一樣,過了去又捨不得走,愣是跪在院子裡等著娘娘回去呢。」
原本打量著太監,還琢磨著事兒的胤禵聽著太監這麼顛倒黑白的一通話,頓時瞪了兩眼,「你說什麼?」
「娘娘就怕您也去撲空,又實心要孝敬,叫奴才轉告十四爺今日不用去秋水閣了。」
額吉若是有事,自然會有人來吩咐。尤其是近日裡,他常常都被知會說她無空……
眾人皆知,額吉少有動怒,也少出門子。雖然說出了宮不一樣,但汗阿瑪允額吉自主出宮,自然就不會對暢春園那麼稀罕了。既然不稀罕,天又熱,又為何要出門去?還丟個人過來不陰不陽的說話,想到這太監潑過來的菜湯,他心裡一沉,「你方才說,十二格格還在院子裡跪著?」
「是。」
那太監話音一落,胤禵便擦身而過。他走得快,心裡著急,看著這太監也有些火氣。可這些話是額吉傳的,他只能重重的撞了小太監一下。
見他躺在地上,心裡才舒暢一些。
額吉不會將十二姐置之不理,胤禵猜想行宮裡無人知道這事,但是想到不久前的事情,自然就慌了神。不過人走到了半路,又將腳向一轉去了澹寧居。
荷花池畔,木舟游伐。
避暑山莊裡縱是再悶熱的天氣,總是涼爽幾分,更何況是池畔邊上。
柳樹成蔭,垂條盪池,吹散人心裡沉悶,自然心情好了許多,紛紛帶笑。
剛餵過魚食的太后環伺四周,指著舟上漁民扮相的人,「後面那朵。」
「哪朵?」
舟上著著淺色短衣常服的王氏抬起頭上的尖帽,她撐著船邊,稍稍起身探頭去看。一側把著船槳的瓜爾佳氏坐的矮,只能跟著問,「要不要我划過去?」
船頭的船夫看向王氏。
太后興致好,站在涼亭里指揮了起來。幾人樂不思蜀的忙活著,讓一側掰蓮蓬的婉繡忍俊不禁,「我這剝的手都疼了,太后且歇著吧。」
既然要吃蓮子,那就要新鮮著來。太后眼看著王氏要摘了她指的那朵,這才笑著回身坐下來,「叫你去摘你不肯,偏偏你又愛吃這一口,人家和嬪臉都曬紅了。」
瓜爾佳氏戴著尖帽,這會兒舟上微風輕拂,怎麼會臉紅?壓根就是很享受的樣子,就算婉繡不說吃蓮子,她也會琢磨些別的事情來。不顧聽了婉繡一提,她和王氏就手牽手的去換衣裳忙活去了。
瞧那模樣,多自在歡暢。
婉繡莞爾,「太后說得和嬪都成了小可憐了。」
「可不是被你使喚得可憐,偏偏她還就聽你的。」
太后朝著婉繡笑,皇上不喜歡結黨營私,她也不喜歡宮裡抱團爭鬥。但是宮裡頭沒理由個個都井水不犯河水,盡然都是淡水之交,豈不是都是仙女了?想當年先帝獨愛一女時,滿宮蒙古嬪妃議論沸鼎,紛紛看其不慣。先帝不愛什麼,由當年的靜妃為首個個就愛做什麼。反骨刺人,她能過到如今的好日子,靠的就是柔順聽話。
可柔順,不代表沒有脾性,沒有盤算。
婉繡聞言只是抿唇笑,她方才手下不停,蓮子早就撥了一碟子出來。眼看著差不多了,便吩咐奴才拿去,「太后牙口不好,晚些叫奴才們挑著去煮甜湯喝。」
「好,總不能叫哀家空手回去。」太后似乎又想到了什麼,連著道,「果糖那丫頭沒來,你可要給她留些。」
「有太后您老人家發話,自然不能少了。」
說到疼愛的孫女,太后臉上的笑更是止不住。孫子孫女許多,她疼愛的便是那麼幾個。果糖是德貴妃的么女,更是她喜愛的最幼的孫女,古靈精怪的,嘴巴又甜。這孩子貼心,太后自然就掛念幾分,「素日裡她最纏你,哀家還想著出宮來她該樂不思蜀了。怎麼這半月,連著請安都匆忙了?」
「這丫頭前些日子說要自制顏料作丹青,每日請安都著急慌張,奴才也不知道她忙什麼。」
「年輕丫頭都是這樣,不過哀家那會兒是帶著姐妹們到處跑,連著阿瑪都管不住。」
婉繡常來請安,就是喜歡聽太后心情好說故事。她老人家如今雍容端莊,想當年她也是整日裡打馬的無憂少女,草原上的自在和有趣必然比宮裡多多了。
太后看著眼前人神色里儘是期盼,她笑呵呵的看著遠處走近來的兩人,悠悠啟唇說起了往年舊事。王氏和瓜爾佳氏攜手而來,也都笑著合在一處。
待到用膳的時候,婉繡陪著用完才姍姍而歸。
回去的路上,婉繡探著耳朵去聽,果不其然聽到一些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