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經歷幾次算法優化以後,每一本書的社區里,都能找到相關的試閱、引用文獻記錄、與之相似的書籍推薦,以及大小讀者對其發表的真實評價。

  甚至於連書籍的開本大小、體積重量、印刷質量與行間距字間距這一類花邊信息,都能夠在網站上找到翔實可靠的參照,大大減弱了網路購書的不確定性。

  線下造場面,線上跑電商,都是月滿書屋過去不曾涉獵的環節。沈恆和傅明玉開始被蒙在鼓裡,後來看見新聞,不免也擔心起來自家的孩子,擔心他操勞過度,把身體弄壞。

  沈珏只能搪塞過去。

  「我請教了很多朋友。」他笑笑道,「柚子哥和霏霏姐他們。教了我很多。」

  他總不能說,商品是優是劣,合作方是真誠還是虛偽,他看一眼就能知道吧。

  用對了人,找到正確的方向,事情總是會容易許多的。

  唯一使他感到棘手的,是倉儲庫房問題。

  現在被喊做月滿文化集團,前身是靠做線下特供送書服務發展起來的月滿書屋,沒有忘記自己的發家老本行。

  線上商城發展後,分銷業務的收入占比有顯著的下降,但仍然有30%到40%的份額。集團經營規模擴大,想要滿足供應點的時效、品類保證,倉儲點與物流供應鏈的基礎保障,就成為了新階段里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經過先期嘗試以後,他們發現,分布在城市各處的小型站點,會更適合他們這種靈活分銷的經營模式。合適的地點不好找,集團正在分批物色合適的站點,將書籍從大倉庫中逐步轉運出來。

  高調的姿態,為月滿文化招來了極高的關注度。上一個站在風口浪尖的書店千帙閣剛慘然崩塌,月滿書屋就不怕死地以更大的陣仗入場。各家媒體都爭相報導,追蹤林州市玉鑿河店的裝修進度。

  今天一個「特邀國寶級建築設計師」,明天一個「超大手筆景觀花園設計」,後天又反過來唱衰,「月滿書屋狂擲千金,未來將何去何從」……

  博取眼球的評論擾亂人心,沈珏還未發聲,好好吃飯公開發布的季度財報,就無聲地擊碎了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謠言。

  人們這時才忽然醒覺過來。把目光投向自己身邊的地鐵站、自販機,便利店裡的書報架、還有街邊小餐館、公交站與候車廳里的借閱點……

  當然,還有月滿書屋的網上商店。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經由月滿書屋挑選的書籍,不聲不響地填滿了每個人的生活。

  也似乎從某個時候開始,坐地鐵無聊時,已經會習慣性地會從站台的盲盒機里買一份輕便的雜誌或是刊物來讀。在便利店等雨停時,也能順手從靠窗的簡易餐桌上拿到一本輕鬆逗趣的小漫畫。

  離家不遠的小書店,裡面放的正正好好是自己喜歡的作者或是專業上需要的工具書,似乎也是有人蓄意謀篇,並非是巧合。

  以為的驚喜偶遇,原來是貼心周全的服務。

  原來,書店還可以這樣開。

  坐落於景區的玉鑿河店開張時,成千上萬的人去往了這條迤邐的河流兩岸,人山人海,與五一國慶兩個大假日時的盛景無異。

  書店開張以前,網路上相約前往探店的呼聲就已經很高。沈珏料想到會有比較危險的場面出現,事先在網上和線下都發布了預約時間段進店的預定製度。即是如此,三層小樓的周遭,仍然被遠道而來的遊客擠得水泄不通。

  當然,這其中多的是瞧熱鬧、打卡留名的人,真正的讀者,未必會趕著這一潮熱鬧來。但沈珏仍然安排了戶外的閱覽區域,儘可能地幫助他們找到自己也會喜歡的讀物。

  書店內部,也刷新了逐熱度而來的人們的認知。

  外部有咖啡座、有自習位,也有販售文創產品的區域,都是當代書店常見的必備配置。可是踏進月滿書屋內部,目之所及,就只有從矮到高,依次排列的極簡風格書架,以及難以估量數目的海量書籍。

  極致的乾淨、簡明。甚至連一張能讓人放鬆犯懶的長椅都沒有,唯一能坐著休息一會兒的地方,就是放在高書架前面的合金坐梯。

  這是閱讀愛好者的狂歡節,亦是一種無聲的態度傳達,潛移默化的引導。

  開張第一天的營業額可觀,十分喜人。所有人都很高興,沈珏也不例外。雖說月滿文化現如今已不特別仰仗實體店的收入,但現下店能有良好的收入,終究是一件好事。

  希望這種堅定的經營態度,能夠在未來留住需要書本的顧客,將線下店的收入保持下去。沈珏以為,實體書店行業,確確實實地需要一種新的經營模式,一個能夠振奮精神的新榜樣。

  若是月滿書屋能成為這個先驅,想必也能促進更多的書店經營者,找到獨屬於自己的、傳播文化的道路。

  書屋打烊,他與同事們道別,獨自離開。

  天高氣爽,是個晴朗的秋夜。沈珏不急著回家,他想在外頭再逛一會兒。

  因此他換了一條不太熟悉的路走,準備繞路去地鐵站。

  走了一段以後,前方出現了一輛停在路邊的輕卡。路邊兩扇鐵門打開,看著有點眼熟,好像是一處倉庫。

  沈珏不由得多看了一眼。這倉庫看著有些眼熟,底下人遞交倉儲地點備選列表上來時,他曾經在文件里看到過這處倉庫的地址和照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