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比如方旬這傢伙有些憨,但心腸很好,別人有需要他看見了能幫都會幫一把,就像是之前邵奕過來,他看出來邵奕是個權貴,選擇的也是對著邵奕推銷葉共謙,而不是選擇自己去表現。

  葉共謙找上方旬後,只是把貧民們受過的一些苦說了說,方旬就都沒有怎麼思考很果斷入伙了。

  那些一貫諂媚於權貴的書生們,葉共謙自然是不會去多話言語,但其他的那些書生葉共謙是一個都沒有放棄,哪怕是那些自詡安靜鑽研學問,不管什麼事都不要找他們的傢伙葉共謙都沒有放過。

  而和邵奕認知中不一樣,葉共謙找的這些書生們其實大半都同意幫忙。

  有些敏銳的人是有意識到做這些事會對自己前途造成影響,可葉共謙拿了之前邵奕做的那個比喻。他們通不過權貴們的層層封鎖,科舉入仕,那些貧民們也沒有辦法通過勤勞努力在這個世界上存活下去。

  世家們說,他們寒門子弟哪怕學問不錯,但沒辦法比擬他們世家的眼界,對天下大勢的把控,目光不行。

  豪紳們也說,這些貧民們都是痞子,偷奸耍滑,笨拙貪婪,所以才會如此貧苦,實屬活該,他們豪紳起早貪黑的日日巡視,勤懇學習,所以才有魚有肉有吃有穿。

  世家們說,他們世家人知根知底,不會如同寒門子弟那樣一朝翻身,從百姓身上謀取民脂民膏,哪怕寒門子弟各方面都優於世家,世家也都不會給予他們一個舉薦。

  豪紳們也說,貧民們都是禍害,世道的混亂都是由於這些人太多了,他們都給抓起來,塞到牢裡面就沒有人鬧事,天下就太平了。

  共情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尤其這個時代的文人心中都有治國的責任感。

  一些膽小的書生想參與又不敢出面可以做些後勤的工作,願意出頭的則是開始劃分清楚京都各個區域,也就短短几天時間整個書生團體就已經規劃完畢,很快打前陣的人每個領走一處位置前去走訪,將所有平民百姓們喊不出聲的不平事都記錄下來。

  在溫王案剛剛審查完畢,做出定論的時候,葉共謙敲響了京都府尹的鳴冤鼓。

  第20章

  「書生葉儉代民訴冤!請府尹大人開堂接訟!」迎著那些拿著廷仗滿眼戒備的衙役們,葉共謙站在高大的京都府衙門前大聲放著,聲音嘹亮仿佛能夠穿透九霄。

  葉共謙並非一個人前來,在他的身後站著數十位書生。

  這些書生也不是葉共謙身後的全部。

  伴隨著鳴冤鼓響各個巷子裡一個又一個人走了出來,不消半刻鐘這些貧民們就將整個府衙前面街道塞得滿滿當當不得動彈,這些貧民們也並非是空手而來,他們還帶著他們抓住強行押著送來那些欺壓他們的豪紳。

  看著京都府尹慌慌張張從府衙里出來,葉共謙和身後的書生們齊齊將手中厚厚一疊狀紙高高舉過頭頂,數十人齊聲喊道:「請府尹大人接訟!」

  「接訟!」後頭一批批貧民們齊聲喊道。

  「接訟!!!」

  萬餘人的聲音迎面而來,京都府尹都忍不住在這樣威勢下後退了一步,下意識服從性伸手從葉共謙手上接過那厚厚的訴狀,看到最上面訴狀上寫的被訴人名字,京都府尹頓時黑了半張臉。

  而葉共謙並不關心京都府尹現在臉色怎麼樣,反正京都府尹只要接過去,那麼現在就由不得他不答應了。

  果然如同他們希望中最好的情況一樣,這時候的官員們關注度都還在之前謀反那事情上,並沒有從那自顧不暇的狀態中出來,他們打了京都府尹一個措手不及。

  其實這個擊鼓時間並不是最好的時候。

  在葉共謙的想法之中,最好的時間點其實是那些被貶謫去外地文臣們主心骨級別的官員一走,他就過來擊鼓。

  這個時間正是上面一部分世家權貴們最虛弱的時候,按照他和其他書生們做出來的分析,上面那些權貴們也並不是完全都是鐵板一塊,這種時候另外那一批權貴們肯定會伺機而動,趁著對方虛弱的時候拿取利益。

  簡單說就是狗咬狗。

  這種時候他們擊鼓鳴冤的話,是成功性最大的。

  然而這批高官們因為難以置信自己身邊的那幾位朝臣甚至是好友會做出這樣的事,覺得顏面丟盡沒有臉在京都多留,比葉共謙他們預想中早很多離開。

  以及記錄那些冤屈核查這些冤屈的真實性這個工作量,也比葉共謙這些書生們想像中工作量要大。

  葉共謙是記住邵奕說的那個內容——京都人口逾百萬,可團結拉攏的人約莫有四十萬人。

  可這四十萬人也並不是人人都有冤要鳴,如同邵奕最開始出宮時候聊天的那個攤主一樣,這其中安貧樂道、對世道沒有太多不滿的普通民眾還是絕大多數。

  所以最開始這些書生們並沒有覺得他們要做的事情有多龐大。

  於是書生們計劃的區域先後工作了一天,整個傻眼了。

  快的用了四天,慢的在其他人的幫助下也花了七天,而後還有各種確認工作,是否其中有人說謊或者誇大事實,以及……有些貧民真的快要死了,如果沒看見的情況下書生們是可以無動於衷的,這個世道本就是無時無刻不在死人,但若是在他們面前,也是會去想辦法弄些吃食讓他們活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