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俞菱心的眉頭皺得更緊:「齊珂這是……」
「知道了。」荀澈忽然擺了擺手, 「你能從蘇家的丫頭那邊套出這些消息也算不易,看來是進益些了。」
荀淙登時一口氣就鬆了, 亦有三分自得:「也不都是蘇含薇那邊說的, 先前書院裡的那幾個也還是過來找過我兩回, 我也探了他們的口風。齊珂最近跟吳王還有魏王殿下都可親近了, 據說都在王府里住過呢。另外就是他們那個詩社什麼的,也私下沒少叫著荀湘,表面上看著好像荀湘出去的次數不多,每每出去都是跟著二嬸給老太太祈福,要麼就到莊子上查帳,其實都是暗度陳倉。我還找人去盯著了魏王的莊子——」
「你的人,我撤回來了。」荀澈緩緩抬眼望向荀淙,少年眉飛色舞的勁頭兒一下就攔腰斬斷了,好容易放鬆下來的脊背猛然一繃:「啊?……兄長覺得不合適?」
荀澈沒再說話,只是平平地又看了他一眼。荀淙便低了頭,拱手道:「哥,是我輕狂忘形了,我錯了。」
荀澈還是沒說話,荀淙越發僵住,連手都不敢落下來,戰戰兢兢地又等了幾息,心頭迅速將自己說過的話都反覆思慮了一回,剛要再硬著頭皮多認錯幾句,便見荀澈終於又淡淡開了口:「你有進益,是好的。但不可輕狂,也不能太小覷了旁人。記著,獅子搏兔,亦盡全力。」
這話里其實並沒有多少責備之意,但荀淙還是滿心敬畏,索性起了身又打一躬:「是。」
「好了,回去歇著吧。段家的事情我放在心上,等父親回來,我去跟父親說。」荀澈點了點頭,終於有幾分像個溫和的長兄了。
荀淙登時就是一喜,然而笑容還沒完全綻開就想起剛才的教訓,連忙強行又壓住了,恭恭敬敬地行了禮,才退出了晴雨軒。
俞菱心這時其實心頭已然十分焦躁了,一方面是擔心魏王對荀瀅的算計,另一方面也是不知道齊珂到底要怎樣脫身,可剛才當著荀淙,又不能直說什麼「前世舊事」,所以當房間裡重新只剩下她與荀澈夫妻二人,立刻便望向了荀澈:「慎之?」
荀澈的神色也有幾分凝重,沒有立刻說話,卻從袖中抽出了一張薄如蟬翼的紙,遞給了俞菱心。
俞菱心接到手中粗粗一掃,立時便瞪大了眼睛,不待多問荀澈什麼,直接便將紙上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又仔仔細細地連著看了兩遍,才愕然抬頭再重新去看荀澈:「這是你今日裡收到的?那現在怎麼辦?這次中秋還是不要讓瀅兒進宮了吧?」
荀澈將紙重新拿了過來,又看了一回,便回手放在燈燭上燒了:「只有千年做賊的,沒有千年防賊的道理。讓瀅兒如常入宮,這件事,我要一次做個了斷。」
俞菱心回想那紙上熟悉的字體,越發心驚:「這事只能避開,如何能徹底了斷?難不成當場揭發?可是事情便是成了,皇上也不過就是遮羞而已,更何況事情不成,魏王一個酒醉失態就帶過去了。」
荀澈的薄唇邊浮起了一絲笑意:「這事我盤算已久,原本還差一步的,現在反倒是齊了。」
若是荀淙還沒走,此時能看見他哥這個笑容,大約會嚇到站著作揖都不夠,可能要跪著回話。
而俞菱心看著他這樣的神情,卻只覺得又熟悉,又難過。
這樣的荀澈,她前生見過幾次。並不多,因為她嫁給荀澈的時候,沂陽侯府已然滅門,朱家已然隕落,大部分最為狠辣的事情已經完成了。
但是她還是見過幾次的,尤其是在重手整頓西北世族的事情上,俞菱心始終都記得他在病榻上那看似狠絕的冷笑。
而今生一切重來,她一直都希望荀澈不要再走前世的老路,不要再背曾經的罵名,也不要再有這樣狠辣的時候。
只可惜,有些事,到底是避無可避的。
「慧君,這件事,你也要幫忙。」荀澈忽然伸手去與俞菱心相握,隨即清清楚楚地講了一番話。
俞菱心從點頭開始,到眼睛再次瞪大,最後簡直是僵在了原地,半晌之後才問了一句:「這……這能行嗎?」
窗外的天色逐漸黯淡,一彎新月升上半空,和煦的微風溫柔地拂過仍有碧色不肯早褪的枝葉,廊下的十餘盆名菊燦然生香。
與晴雨軒內風雷將起的對話不同,外間的天色與景物,每一樣都滿了初秋傍晚的靜謐與祥和。就如同晴雨軒之外的文安侯府,以及自皇城以下,滿心歡喜地預備著中秋佳節的各家各府一樣,看上去都是那麼安好寧靜。
只是京城之中的所謂寧靜打破速度之快,猶勝天氣變化。
在中秋的涼意還沒到來之前,在有關秦王行事是否公道、秦王妃胸懷是否狹隘,秦王府的格局到底是否穩妥的種種爭議之中,八月初六傍晚,明錦柔在短短一刻鐘的產房掙扎之後,就誕下了一個哭聲響亮,白胖活潑的男嬰。
宣帝為此大喜,親自為長孫取名元嘉之外,還駁回了有關秦王夫婦的議論種種。
一時間,有關儲位的爭論越發微妙起來。而與此同時,這場天旭年間最重要的,也是流傳後世久久不能為人或忘的宮宴,亦預備好了。
其實在宗親群臣並諸命婦在入宮參宴之前就很是有幾分期待,因為文皇后自從六月中原因曖昧的病倒之後一直調養到八月,都沒有恢復昭陽殿的中宮表章,執掌六宮的權力也就再次落入麗妃之手。
「知道了。」荀澈忽然擺了擺手, 「你能從蘇家的丫頭那邊套出這些消息也算不易,看來是進益些了。」
荀淙登時一口氣就鬆了, 亦有三分自得:「也不都是蘇含薇那邊說的, 先前書院裡的那幾個也還是過來找過我兩回, 我也探了他們的口風。齊珂最近跟吳王還有魏王殿下都可親近了, 據說都在王府里住過呢。另外就是他們那個詩社什麼的,也私下沒少叫著荀湘,表面上看著好像荀湘出去的次數不多,每每出去都是跟著二嬸給老太太祈福,要麼就到莊子上查帳,其實都是暗度陳倉。我還找人去盯著了魏王的莊子——」
「你的人,我撤回來了。」荀澈緩緩抬眼望向荀淙,少年眉飛色舞的勁頭兒一下就攔腰斬斷了,好容易放鬆下來的脊背猛然一繃:「啊?……兄長覺得不合適?」
荀澈沒再說話,只是平平地又看了他一眼。荀淙便低了頭,拱手道:「哥,是我輕狂忘形了,我錯了。」
荀澈還是沒說話,荀淙越發僵住,連手都不敢落下來,戰戰兢兢地又等了幾息,心頭迅速將自己說過的話都反覆思慮了一回,剛要再硬著頭皮多認錯幾句,便見荀澈終於又淡淡開了口:「你有進益,是好的。但不可輕狂,也不能太小覷了旁人。記著,獅子搏兔,亦盡全力。」
這話里其實並沒有多少責備之意,但荀淙還是滿心敬畏,索性起了身又打一躬:「是。」
「好了,回去歇著吧。段家的事情我放在心上,等父親回來,我去跟父親說。」荀澈點了點頭,終於有幾分像個溫和的長兄了。
荀淙登時就是一喜,然而笑容還沒完全綻開就想起剛才的教訓,連忙強行又壓住了,恭恭敬敬地行了禮,才退出了晴雨軒。
俞菱心這時其實心頭已然十分焦躁了,一方面是擔心魏王對荀瀅的算計,另一方面也是不知道齊珂到底要怎樣脫身,可剛才當著荀淙,又不能直說什麼「前世舊事」,所以當房間裡重新只剩下她與荀澈夫妻二人,立刻便望向了荀澈:「慎之?」
荀澈的神色也有幾分凝重,沒有立刻說話,卻從袖中抽出了一張薄如蟬翼的紙,遞給了俞菱心。
俞菱心接到手中粗粗一掃,立時便瞪大了眼睛,不待多問荀澈什麼,直接便將紙上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又仔仔細細地連著看了兩遍,才愕然抬頭再重新去看荀澈:「這是你今日裡收到的?那現在怎麼辦?這次中秋還是不要讓瀅兒進宮了吧?」
荀澈將紙重新拿了過來,又看了一回,便回手放在燈燭上燒了:「只有千年做賊的,沒有千年防賊的道理。讓瀅兒如常入宮,這件事,我要一次做個了斷。」
俞菱心回想那紙上熟悉的字體,越發心驚:「這事只能避開,如何能徹底了斷?難不成當場揭發?可是事情便是成了,皇上也不過就是遮羞而已,更何況事情不成,魏王一個酒醉失態就帶過去了。」
荀澈的薄唇邊浮起了一絲笑意:「這事我盤算已久,原本還差一步的,現在反倒是齊了。」
若是荀淙還沒走,此時能看見他哥這個笑容,大約會嚇到站著作揖都不夠,可能要跪著回話。
而俞菱心看著他這樣的神情,卻只覺得又熟悉,又難過。
這樣的荀澈,她前生見過幾次。並不多,因為她嫁給荀澈的時候,沂陽侯府已然滅門,朱家已然隕落,大部分最為狠辣的事情已經完成了。
但是她還是見過幾次的,尤其是在重手整頓西北世族的事情上,俞菱心始終都記得他在病榻上那看似狠絕的冷笑。
而今生一切重來,她一直都希望荀澈不要再走前世的老路,不要再背曾經的罵名,也不要再有這樣狠辣的時候。
只可惜,有些事,到底是避無可避的。
「慧君,這件事,你也要幫忙。」荀澈忽然伸手去與俞菱心相握,隨即清清楚楚地講了一番話。
俞菱心從點頭開始,到眼睛再次瞪大,最後簡直是僵在了原地,半晌之後才問了一句:「這……這能行嗎?」
窗外的天色逐漸黯淡,一彎新月升上半空,和煦的微風溫柔地拂過仍有碧色不肯早褪的枝葉,廊下的十餘盆名菊燦然生香。
與晴雨軒內風雷將起的對話不同,外間的天色與景物,每一樣都滿了初秋傍晚的靜謐與祥和。就如同晴雨軒之外的文安侯府,以及自皇城以下,滿心歡喜地預備著中秋佳節的各家各府一樣,看上去都是那麼安好寧靜。
只是京城之中的所謂寧靜打破速度之快,猶勝天氣變化。
在中秋的涼意還沒到來之前,在有關秦王行事是否公道、秦王妃胸懷是否狹隘,秦王府的格局到底是否穩妥的種種爭議之中,八月初六傍晚,明錦柔在短短一刻鐘的產房掙扎之後,就誕下了一個哭聲響亮,白胖活潑的男嬰。
宣帝為此大喜,親自為長孫取名元嘉之外,還駁回了有關秦王夫婦的議論種種。
一時間,有關儲位的爭論越發微妙起來。而與此同時,這場天旭年間最重要的,也是流傳後世久久不能為人或忘的宮宴,亦預備好了。
其實在宗親群臣並諸命婦在入宮參宴之前就很是有幾分期待,因為文皇后自從六月中原因曖昧的病倒之後一直調養到八月,都沒有恢復昭陽殿的中宮表章,執掌六宮的權力也就再次落入麗妃之手。